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093186
利奈唑胺引发血液反应不良的特点以及安全用药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8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服用利奈唑胺。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36~88岁,平均(60.12±5.12)岁,体重61~70 kg,平均(67.12±4.79)kg。这些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出现感染,致病菌均为革兰阴性菌。

    1.2方法

    收集220例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记录患者过往病史、利奈唑胺的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按照1~7、8~14、15~28 d三个时间段统计用药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型及由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患者的数量。利奈唑胺由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50223。

    1.3血细胞下降标准

    1.3.1血小板下降分度程度标准[3-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化疗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表现和分度标准将血小板下降程度分为以下5个等级。0度:≥100×109/L;Ⅰ度:(75~99)×109/L;Ⅱ度:(50~74)×109/L;Ⅲ度:(26~49)×109/L;Ⅳ度:≤25×109/L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