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30期
编号:13101524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交班在儿科病房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0期
     [Key words]Early warning score for children;SBAR shift exchange mode;Pediatricward;Nursing

    儿科是医院内一个较特殊的科室,具有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家属精神过度紧张、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1]。此外,晨交班时患儿的信息量普遍较大,会给护理人员病情报告能力带来较大的挑战。以往,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晨交班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如仅对表面问题进行陈述,未能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经验、个人水平能力不高,导致信息传递不清、信息交接不全面等[2]。而SBAR交班内容包括状态(situation)、背景 (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四个方面,能改善交班质量[3]。而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能早期评判儿童病情变化,便于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治疗、护理方案,可提升治疗及护理安全性。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儿童预警评分联合SBAR交班模式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儿科病房住院的符合标准的患儿120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