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48722
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后指标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仅凭吸氧或无创辅助通气无法改善病情;患儿及家长均知情治疗方法,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排除标准:神经源性呼吸衰竭引起肺炎而诱发呼吸衰竭、严重心脏病变、免疫力低下、严重气胸、血压不稳定需要药物维持、严重颅脑外伤等。

    1.3方法

    两组患儿均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予以患儿营养支持,建立人工气道,予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行辅助呼吸。对照组用常规潮气量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12 ml/kg,治疗中对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进行监测,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节,以确保患儿供氧充足,如果患儿症状明显改善,且情况稳定,可将相关参数下调,直至停用,血氣分析仍正常则撤机。观察组用小潮气量行机械通气,潮气量6~8 ml/kg,流速60~70 L/min,波流速递减,吸气与呼气时间的比为1∶1.0~1.5,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初始值为1~0.6,治疗过程中对FiO2和呼气末正压进行调整,吸气压力10~25 cmHO2,呼吸频率16~30次/min,动脉血氧分压不低于55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同样监测血气分析指标,根据指标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通气当刻、通气4 d时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住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