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2期
编号:13283879
改进PICC封管手法联合尿激酶封管在恶性肿瘤化疗间歇期中的应用价值(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
     传统的针对PICC封管主要采用肝素,肝素的活性中心能够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AT-Ⅲ有一个精氨酸反应中心可以和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活化中心共价结合,从而使含有丝氨酸活化中心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起到抗凝作用[13-14]。但是肝素在抗凝过程中,会出现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而且患者需要定期返回医院进行处理,既增加了患者治疗费用,同时还耽误患者时间,影响了患者依从性,风险较高[15]。我院改进了PICC封管手法同时采取尿激酶封管方案,尿激酶能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子等;还能提高血管二磷酸腺苷(ADP)酶活性,抑制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16-17]。本研究观察了患者凝血酶变化情况,其中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检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