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4期
编号:13281106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
     1.4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包括的技术有纵向平面外、横向平面内两种,其中纵向平面外将探头置于棘突外5~6 cm处,确认壁胸膜、肋骨间的空间,探头向脊柱靠拢以确定横突,穿刺针从平面外入路接触横突,在横突上或者下达到椎旁间隙,回抽针管确认无血,再行局部麻药注射,然后能见到胸膜下移;横向平面内是将探头放置在棘突外侧,且平行于肋间隙,高频探头观察到肋骨、横突呈强回声结构,确认横突及肋骨位置,探头稍向尾侧移动至肋间隙,在图像上椎旁间隙为楔形低回声,将穿刺针入路至椎旁间隙同时予局部麻药注射,胸膜向下移位提示了恰当的局麻药扩散效果。裘毅敏等[10]观察患者分别在单纯全麻和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下不同阶段(麻醉时、切皮后5 min、手术后30 min、术毕时)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患者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单纯采取全身麻醉上述指标呈较大波动改变。朱步銮等[11]将行开胸术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全麻复合胸椎旁阻滞组,检测两组术中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显示,全麻复合椎旁阻滞组芬太尼用量为(4.1±1.3)μg/kg,显著少于全麻组用量(5.3±1.2)μg/kg。提示了超声引导椎旁阻滞的定位准确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