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7
编号:13498995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7
     1颅内动脉ISR的定义、分类、病理学表现

    1.1定义

    颅内动脉ISR定义为支架内或支架附件5 mm距离内发生的>50%的狭窄[11]。

    1.2分类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70~80%的ISR常被单独划分为中重度。同时,由于颅内血管解剖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斑块特征等的差异,支架置入及ISR病灶所在的血管不同,颈内动脉ISR、椎基底动脉ISR及大脑中动脉ISR等支架植入率较高,而较多为研究者关注。

    1.3病理学表现

    ISR的病理学表现目前仍缺乏相关研究,而在冠状动脉ISR的研究中,Mehran等[12]认为冠状动脉ISR有形态学和临床上的两种定义,从形态学上又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Ⅰ型(局灶型):狭窄位在支架内且长度≤10 mm;Ⅱ型(弥散型):狭窄位于支架内且长度>10 mm;Ⅲ型(增生型):狭窄在支架外且长度>10 mm;Ⅳ型(闭塞型):完全闭塞的支架内再狭窄。以上4种类型的ISR,预示患者对血运重建的需要分别为19%、35%、50%和98%。因颅内血管介入术后的ISR与冠状动脉有许多相似之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ISR分类可能会提供一些帮助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