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8
编号:13834031
尉中民“治脾以安五脏”思想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8
     对于五脏疾病治疗,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脏不足,调于胃”,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强调“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明确提出:“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清代沈金鳌提出“脾统四脏”理论,“治脾以安五脏”的学术观点逐步成形。

    2“治脾以安五脏”的现代研究

    对于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原理,现代医学做了大量研究。首先现代医学认为中医脾胃指的是大范围的人体功能集群,不仅有人体消化系统,还包含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调理脾胃不能单纯理解为调节人体的营养吸收,还是对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等多器官、多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护[2]。“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中医脾主运化,不仅仅是指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线粒体的生物氧化过程,脾胃功能失调反映了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3],调理脾胃是从细胞层面调节人体各器官功能。“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从微生物角度认识中医脾胃,临床研究发现肺病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大便异常,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治疗肺病[4]。肠道菌群正常与否对冠心病[5]、肾病[6]和肝病[7]有巨大影响,常用健脾中药白术、茯苓、党参等被发现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