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4
编号:13763060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63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4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可靠性。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用药后观察3个月基本恢复17例,显效24例,好转14例,2例发生脑出血,无效8例(含2例脑出血者),无一例死亡。结论急性脑梗死早起尿激酶溶栓治疗(6 h内)是有效、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居多。缺血性脑血管虽然比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但高致残率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目前国内尚无特殊疗法。然而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技术措施不断的完善,人们认识到只有早期恢复,重建脑血流,才能挽救濒死的脑组织,缩小脑梗死面积。笔者所在科自2005年开始进行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均为脑梗死急性早期患者,具备局限性脑梗死症状,体征,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肌力0~3级)脑CT证实无脑出血,且无低密度改变,无瞌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1],年龄≤75岁,发病在6 h以内,患者或家属签订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1.2溶栓治疗禁忌证(1)6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溃疡、咯血),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心脏复苏术及外伤史;(2)有脑出血史;(3)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180/100 mm Hg);(4)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5)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血管疾病等患者;(6)头颅CT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豆状核密度下降,岛带消失,半侧脑沟消失,大面积密度下降等脑梗死超早期CT影像改变者;(7)正在使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剂者;(8)患者或家属不同意签订溶栓知情同意书。

    1.3检查项目溶栓治疗前做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心电图、脑CT、治疗后24 h做1次脑CT。
, 百拇医药
    1.4给药方法尿激酶50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5~10 min静脉推注,然后视患者体重及病情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溶于0.9%氧化钠注射液100 ml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最大量不超过200万,尿激酶静脉滴注完6 h后给低分子肝素2500~5000 U皮下注射,2次/d,用3 d,阿司匹林300 mg,1次/d,3 d后改为100 mg,1次/d。视病情给予脱水剂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1.5疗效评定标准(1)基本恢复症状;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可下地行走,生活自理;(2)显著好转: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3)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一级或失语等症状明显好转;(4)无变化: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2结果

    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43~75岁。溶栓治疗量;肢体瘫痪0~1级29例;2~3级37例,伴中枢性面舌瘫失语13例,63例中有8例发病到溶栓用药3 h以内。63例中有9例在给尿激酶3 h到神经功能改善,表现肢体瘫痪肌力进步2级或2级以上,同时出现中枢性面舌瘫明显改善,由原来不能明显外,不能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很快出现语言功能明显恢复。27例于24 h出现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本组63例中有2例24 h后做脑CT发现有脑出血,经保密治疗后,未发生死亡,但影响预期恢复。本组63例患者,随访3个月,按疗效判定:基本恢复17例,显效24例,好转14例,无效8例(含2例脑出血者),本组病例未发生死亡病例。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急性脑栓死是脑血液供应的动脉闭塞,使受供脑组织缺血缺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使脑细胞变性和坏死。如果及时恢复血供则恢复脑细胞的生机。实验室证实,缺血时间超过5 h,受血的脑组中心即坏死,其周边的侧支循环供应的脑组织为饥饿状态一半暗区[2]。尿激酶的治疗对象是半暗带区内存活的脑组织。治疗后则是增加脑血流量,力争梗塞杜不再扩大和半暗带区功能恢复。对于血栓形成,缺血区灌流量的主要影响之一是血粘度,尿激酶使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消耗,降低了血液粘滞度,改善了血液的循环。进展型脑栓塞,此时,栓子处于形成阶段,易于激化、裂解,是溶栓治疗的最佳阶段[3],及时应用尿激酶溶栓,可使栓子溶解,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脑细胞代谢,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合并脑出血,本组63例病中出现2例脑出血,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关于脑梗死(6 h内)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平均用量是131万U,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3.91%,本组病例低于这个标准,笔者认为,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生脑出血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及用药的时间和尿激酶的用量,脑出血的概率是会明显降低的。
, 百拇医药
    通过对以上63例急性脑栓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笔者认为,只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6 h以内)及用药剂量,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给予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迅速恢复梗塞区血流灌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德.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382.

    [2]吴祖舜,袁佩芸,王小冬,等.尿激酶治疗以偏瘫为主的急性脑栓塞160例疗效观.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6(4):27.

    [3]陈清荣.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259., 百拇医药(张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