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7
编号:13761411
奥沙利铂、四氢叶酸及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28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7
     【摘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C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对住院治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化疗方案,L-OHP 130 mg/m2第1天,CF200 mg/m2第1~5天,5-Fu500 mg/m2第1~5天。每3周重复,至少治疗2周期,按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可评价患者28例,有效率46.4%,中位生存期9.6个月,一年生存率为47.6%。主要毒副反应为周围性感觉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多数为Ⅰ~Ⅲ度反应。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关键词】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胃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2位[1]。近年通过临床统计发现,胃癌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增长,但其死亡率有上升趋势,与患者就诊时胃癌已发展为晚期有关。现在临床上晚期胃癌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致使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存期较短。晚期胃癌的化疗至今尚无标准方案,在临床上,DF方案是联合化疗的基础,但鉴于DDP的毒副作用及患者耐受性,以L-OHP代替DDP也是一种选择。应用国产奥沙利铂联合5-Fu治疗晚期胃癌28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晚期胃癌28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且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28例患者均能找到病灶,且KPS评分均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为3个月以上。2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例。平均59.8岁。癌种类: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2例,粘液腺癌6例。初次化疗者者18例,复治者10例。全部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

    1.2治疗方法奥沙利铂130 mg/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 h,1 d,CF 200 mg/m2+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2 h,1~5 d,5-Fu 500 mg/m2+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6 h,1~5 d,1个疗程3周,至少化疗2个疗程,然后进行疗效评价。在化疗期间,用恩丹西酮、异甘草酸美、胃复安等辅助治疗,如白细胞下降明显,可使用瑞白治疗,化疗期间每周应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便检测治疗的副作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详细的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 百拇医药
    1.3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疗效按WHO规定的统一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总有效率(PR)为CR+PR。毒性反应评定按WHO规定的统一标准分为0~Ⅳ级。

    2结果

    2.1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例,占3.6%;部分缓解(PR)12例,占42.8%;稳定(SD)9例,占32.1%,6例病情进展,占21.4%,总有效率为46.4%(13/28)。

    2.2不良反应2(骨髓抑制为用药主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和末梢神经炎位居其后。白细胞减少是骨髓抑制的常见的临床表现,据本组资料显示,(1)骨髓抑制Ⅰ~Ⅱ度13例(46.4%),Ⅲ~Ⅳ度5例(17.9%);(2)胃肠道反应,12例发生恶心呕吐,占42.8%,均为Ⅰ~Ⅱ度;末梢神经炎14例,占50%。本组所有患者均按化疗方案完成治疗全程。
, 百拇医药
    3讨论

    临床上用药方面,目前胃肠道癌以5-Fu为基础,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据文献报道,经实践证明,5-Fu作为治疗胃肠道的基础化疗药,一线单药治疗转移性胃肠癌的有效率为21%[2]。如联合应用CF有效率增长。CF是5-Fu的生化调节剂,在 5-Fu对胸苷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中起到加强和延长的作用,两者联用可抗肿瘤作用效果很好[3]。近年来,在临床上铂类药物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主要药物,其中草酸铂是新一代的铂制剂。奥沙利铂是一种独特的铂类化合物,其抗瘤谱和安全性与顺铂和卡铂效果好,经研究发现,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的疗效值得肯定,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方面应用较广。据本组资料显示,总有效率为46.4%,完全缓解率为3.6%,与文献[4]报道的结果相似,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在治疗过程中,本组患者对奥沙利铂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且肝肾功能影响小,对患者的饮食的影响也比较小[5,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末梢神经炎,经医生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都能耐受并且能完成下一次的治疗计划,本组患者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潘宏铭,徐农,耿宝琴,等.肿瘤内科诊治策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9.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73-483.

    [3]季加孚,李子禹.胃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682-684.

    [4]杨肇寿,谢敏,邹继彬.胃癌中p53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3-54.

    [5]董青,田劭丹,侯丽,等.新加良附方对移植性人胃癌细胞F/FL表达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0,7(5):28-30.

    [6]张建军,张权.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6):51-52.

    【收稿日期】2011-07-18, 百拇医药(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