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3
编号:13759314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高血压逐年增多。据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居世界首位。而且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因此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1.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壁结构改变,弹力纤维钙化、断裂及胶原纤维增加,导致大动脉弹性减低,顺应性下降,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甚至降低,脉压差增大(可达50 mm Hg以上)。

    1.2血压波动大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很不稳定,波动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波动是造成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http://www.100md.com
    1.3晨峰现象表现为早晨起床时血压骤然升高,可高于平时血压40 mm Hg~50 mm Hg,其主要原因是清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使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强,而老年人由于体内各项机能减退,对以上变化不能做出相应的调节,而至血压升高,这也是导致清晨脑血管事件高发的原因之一。

    1.4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的血压易受体位变化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应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更易发生。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有关。

    1.5合并症多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机体各项功能减退,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可加重高血压,并影响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1.6无症状性高血压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对各种症状反应迟钝,血压很高,而没有任何症状,导致高血压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时治疗。
, 百拇医药
    鉴于老年人高血压的以上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2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鉴于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降压外,还应考虑危险因素、靶器官的损害、合并症的情况等综合因素,积极平稳的降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使老年患者获益。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有年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而由于老年人的特点所至,其收缩压起码要降至150 mm Hg以下,如果能耐受还可降的更低,而对于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 Hg以下。总之,老年人降压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降压,用药由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压,逐渐增加剂量,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2.1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非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戒烟、限酒(每日酒精摄入量<20~30 g),肥胖者要积极控制体重,尽量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合理膳食,限制盐的摄入(每日<6 g),减少总脂肪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25 g),减少糖的摄入,多食新鲜绿叶蔬菜。坚持适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等),5~7次/周,40~60 min/次,以上非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
, 百拇医药
    2.2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关键是要控制血压,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要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的特点、高血压的分级、有无合并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选择降压效果平稳、作用持久、安全性好、肝肾毒性小的药物,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量,使血压维持在正常、稳定的水平。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六大类。

    2.2.1利尿药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利尿药仍作为一线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多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一般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及代谢异常,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如氢氯噻嗪、复方盐酸阿米洛利等。

    2.2.2钙离子拮抗剂此类药物可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电解质、血糖、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特别适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宜选用长效制剂,如络活喜、波依定等药物。
, 百拇医药
    2.2.3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特别是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抑制心肌损伤,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衰的病死率,改善高血压心室壁肥厚的远期预后。但要注意长期应用时应避免突然停药。此类药物有倍它乐克、比索洛尔等[1,2]。

    2.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此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动脉的顺应性和心室舒张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病情进展,减少蛋白尿的排出,非常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2.2.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压效果好,作用时间持久,降压平稳,副作用小,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还可以促进血尿酸的排出,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血尿酸增高的患者尤为适用。如氯沙坦钾、缬沙坦、厄贝沙坦等[3]。

    2.2.6其他包括α-受体阻滞剂、复方制剂等,由于其副作用较大,老年患者一般不宜应用。
, 百拇医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由于病情较复杂,多合并其他器官的损害,单一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联合用药是最佳选择。联合用药可以使每种药物剂量不至于太大,副作用相互抵消,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联合用药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终身服药,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中要结合其发病特点,合并症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要监测血压,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每一位患者的血压都能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杨贵,郭吉蓉,杨大勇.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58-160.

    [2]段廷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67-168.

    [3]赵宇宏,李海燕,段丽萍.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93-94.

    【收稿日期】2011-08-29, 百拇医药(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