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8
编号:13744661
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8
     【摘要】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9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闭式负压引流术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顺利出院。结论:应用闭式负压引流可以建立优异的引流,冲洗操作方便有效,依据负压能够有效去除腔隙坏死物,且具有缩短疗程,切口隐蔽不影响美观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口腔颌面; 多间隙感染; 闭式负压引流

    中图分类号 R78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108—02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较常见的口腔科危急疾病,因其具有疏松的蜂窝结缔组织,复杂的解剖特点,且各间隙互相联系,上达颅底,下至纵隔,故感染易于扩散,易形成弥漫性蜂窝织炎[1]。重者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出现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2],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是否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决定着疾病的预后。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39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脓肿切开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依据药敏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39例,经B超、CT检查或穿刺证实已形成脓肿。其中男22例,占56.41%;女17例,占43.59%。年龄14~82岁,平均46岁。中老年患者中多伴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差,部分患者在院外亦有不规范应用抗生素史。

    1.2 感染途径

    牙源性感染30例,占76.9%;腺源性感染3例,占7.69%;损伤性1例,为外伤后血肿感染所致,占2.56%;颌骨囊肿继发间隙感染2例,占5.13%;面部疖肿来源者3例,占7.69%。

    1.3 感染间隙分布

    口底多间隙感染7例,占17.95%;颞间隙、颞下间隙感染者4例,占10.26%;咬肌间隙、颊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颞间隙感染者11例,占28.21%;颊间隙、眶下间隙、咬肌间隙感染10例,占25.64%;颌下间隙、颏下间隙感染5例,占12.82%;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2例,占5.13%。
, 百拇医药
    1.4 材料

    采用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其由三部分硅胶制品组成。(1)体内引流管:外形扁平,两边有侧孔;(2)体外连接管:一端与体内引流管连接,另一端接负压球,可拆卸;(3)负压球:由100 ml、200 ml两种规格,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与体外连接管连接端装有单向阀门,另一端为排气孔,带有一个关闭后不漏气之塞盖,压缩此球后可产生持续负压,或将排气孔连接于院内中心负压。

    1.5 治疗方法

    39例患者入院后行脓肿穿刺证实脓腔存在,或行B超、CT检查明确脓腔范围及深浅。选择1%利多卡因局麻,对于病变严重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于颞部发际、耳后或下颌下等做隐蔽切口,探查脓腔,置入带侧孔的负压引流管并严密固定于皮肤上,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经负压引流管反复冲洗后,最后接上负压引流球或接于院内中心负压,负压压力约为—120~—400 mm Hg。术后规范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控制血糖,补液支持综合治疗;重症者压迫呼吸道影响呼吸,需行气管切开维持通气,同时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术后定期经负压引流管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4 d后基本无脓液后予以拔除负压引流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上述39例患者经闭式负压引流术及有效规范抗生素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疗程约4~6 d,且切口均位于面颈部隐蔽处,术后不影响美观。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感染途径以牙源性感染为主,这与牛金城[3]统计的基本相似。因其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早期又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多自行不规范服用抗生素。以往在脓肿形成时常规应用传统皮片或纱条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经常引流不畅,造成引流不彻底,延长疗程,尤其是对于有产气杆菌感染产生大量气体存在时的脓腔尤为显著;同时常规皮片引流需一天多次换药,或需多次更换皮片,在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笔者所在科室自2010年来收治的39例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张口受限,口内切开排脓有一定限制。于颌面部皮肤隐蔽处做切口,不影响美观,这对于美容要求高或儿童患者尤为重要。应用简便带侧孔的硅胶负压引流管,可以将引流管折叠放置到各个间隙中,加上闭式负压可以建立优异的引流,具有促进脓液排出的优点。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应用该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脓腔脓液稠厚,或合并产气杆菌感染产生大量气体的多间隙感染中,封闭式负压引流加上冲洗,操作简便有效,有着不可取代的优点,同时可以削减局部组织张力,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解除患者痛苦,在治疗上能够较大程度缩短疗程。
, 百拇医药
    通过闭式负压引流,可以定时观察脓液引流量,有助于评价疗效,且可以多次行细菌培养并能避免皮肤定植菌污染,为选择抗生素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另外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利用不同负压强度,有助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机体分泌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的释放,使创面发生纤维蛋白溶解,进行自溶性清创,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及自身修复的启动[4—5]。

    总之,在有效的闭式引流的前提下,加上联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全身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并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8.

    [2]李建成,郑键鸿,何孔炎.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3):447—448.

    [3]牛金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0,30(19):3116—3117.

    [4]付小兵,王德文.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38—255.

    [5]陈润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5):132—133.

    (收稿日期:2012—06—18)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曾大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