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泻
编号:13744670
小儿腹泻140例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诊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4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诊治效果。结果:本组140例患儿经调整饮食、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及合理用药等治疗,显效72例(51.4%),有效58例(41.4%),无效10例(7.1%),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小儿腹泻必须明确病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尽早补液,合理喂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才能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关键词】 小儿; 腹泻; 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 R725.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118—01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临床常伴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长期迁延不愈易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2]。2011—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40例腹泻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腹泻140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粪便检查确诊;男84例,女56例;年龄14 d~10岁,<6个月11例,6个月~2岁113例,>2岁16例,平均年龄1.3岁;发病季节:1~3月份21例,4~6月份43例,7~9月份61例,10~12月份15例;病程2~14 d,平均5.5 d;住院天数3~17 d,平均7.5 d。

    1.2 临床检查

    所有患儿均进行血、便检查,外周血象正常44例,白细胞伴中性粒细胞增高36例,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伴淋巴细胞增高55例,嗜酸粒细胞增5例;血生化检查:低钾血症47例,低钙和低镁血症39例,代谢性酸中毒35例;每日腹泻次数5~10次73例,10~15次61例,>15次6例;粪便细菌培养阳性47例;轻度脱水67例,中度脱水38例,重度脱水22例,高热惊厥13例。
, 百拇医药
    1.3 方法

    1.3.1 调整饮食 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者暂停辅食,呕吐严重者禁食4~6 h;人工喂养儿可喂酸乳或短时间应用脱脂乳;对疑似乳类过敏者,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随着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一般饮食,由少到多,由稀至稠;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

    1.3.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轻度脱水:根据病情需要给予ORS口服,呕吐严重者静脉补充1/2张含钠液;(2)中度脱水:按照脱水程度和脱水性质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无法判断脱水性质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3)重度脱水:伴有周围循环障碍者应迅速扩容,以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参考电解质化验结果调整液体张力,见尿补钾,结合血气分析结果以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出现低钙和低镁者,分别以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镁缓解症状。(4)脱水改善,电解质紊乱纠正后,患儿补液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为主,积极预防并发症。
, 百拇医药
    1.3.3 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侵袭性细菌所致的腹泻针对病原经验性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良反应明显的抗菌药物应慎重使用,对小儿较重病例在送大便培养后即开始用抗菌药物治疗,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调整;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仅用支持疗法常可于短期内痊愈[3];(2)微生态制剂:是利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补充肠道微群落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3)肠黏膜保护剂: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使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临床常用蒙脱石散剂(思密达)。

    2 结果

    本组140例患儿经上述治疗,按照1998年中国腹泻病会议制定的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4],(1)显效72例(51.4%):治疗72 h后,腹泻减至≤2次/d,大便外观正常,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58例(41.4%):治疗72 d,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10例(7.1%):治疗72 d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小儿腹泻好发生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本组6个月~2岁113例,占80.7%;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组4~9月份104例,占74.3%;粪便细菌培养阳性47例,占33.6%。小儿出现腹泻时需常规检查血象及大便常规,以确定病原菌和选用药物,对重症腹泻患儿应早期有效地进行治疗,预防和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引起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临床治疗中,腹泻患儿要严格执行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减少肠道正常菌群破坏,根据病情和营养状况调整饮食,辅以肠黏膜保护剂和补充益生菌制剂后,缩短病程,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董宗祈,方鹤松.中国腹泻病高峰会暨儿童腹泻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J].临床儿科杂志,2004,25(6):52—53.

    [2] 焦富勇,白涛敏,蔺婧来.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16(7):136.

    [3] 陈红霞.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45—46.

    [4]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78.

    (收稿日期:2012—06—20) (编辑:田烨), 百拇医药(付秀扬)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