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148
三种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菌落形态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廖忠 张倩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菌落形态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从临床各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0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光滑型菌落占68.8%,黏液型菌落占19.7%,大肠杆菌型菌落占11.5%,其中以黏液型菌落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为最低,以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的耐药率最高,且存在多重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单一及多重耐药性,特别是黏液型菌落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菌落形态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3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1]。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操作的开展,该菌已成为医院感染与机会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因此,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菌落形态分布及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预防感染和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0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菌落形态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痰、分泌物、脓拭子、尿、血液等送检标本,从各种标本中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208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到的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培养、分离纯菌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