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6
编号:13716964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孙传民 白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各20例。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连用4周;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12.5 mg,3次/d,连用4周。1周后血压未达到正常水平的,剂量加倍。监测两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缬沙坦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优于卡托普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均为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但在药物持续时间和安全性方面,缬沙坦优于卡托普利。

    【关键词】 缬沙坦; 卡托普利;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115-01

    缬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肾上腺和血管平滑肌等组织细胞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产生降压作用。口服后可迅速吸收,2~4 h后达血药峰值,口服用药时本品经粪便、尿主要以原型排泄,仅20%转化为代谢产物排除,半衰期为4~6 h,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作用时间持续较久[1]。卡托普利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物利用度为65%,1 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时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不同,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