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3131813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护理作用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徐祯 庞艳蓉 熊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诊断标准

    1.2.1 血气分析 检测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分压(PaCO2)等指标。而出现严重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可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

    1.2.2 影像学检查 可通过CT、X线看到患者明显右心室肥厚,或可见横位心,心尖成钝圆和肥厚。肺动脉瓣下2 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 cm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1.2.3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 该项检查用来测定患者肺动脉压具体情况,患者入院后进行测定右心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延迟时间(PEP)与快速射血期延迟时间(AT),依据计算公式mPAP=42.1(PEP/AT)-15.7,当mPAP≥20 mm Hg便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3]。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鼓励患者多进行咳嗽,可将肺部和气管的痰液咳出[4]。同时根据患者需要给予及时吸氧。并进行日常的口腔护理和褥疮护理。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尤其是服药后半小时,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有静脉滴注患者,可跟据患者具体情况注射留置针,并注意注射部位的消毒等护理,防止感染[5]。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人性化护理。(1)日常护理:对于失代偿期患者,应进行绝对卧床,同时应注意给予合理的吸氧,以及及时翻身,防止引发褥疮。进行每日两次口腔护理,必要时可用朵贝尔氏液进行漱口[6]。有效控制感染。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可选用鼻导管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鼻导管应每次使用完毕后进行及时更换,以免造成感染。而对代偿期患者可进行半卧位,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合理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但不可过度运动防止疾病加重。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静脉滴注时控制液体滴速不宜过快,每分钟20~30滴左右为宜。以免对心脏造成负担。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发心衰死亡多为凌晨,因此在夜间对病情较重患者应注意监测,必要进行心电监护[7]。(2)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长期患病,尤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常咳嗽咳痰,尤其夜间发作更为厉害,严重影响睡眠,由于睡眠不足,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易怒等负面心理,很容易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