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28
编号:13659811
高压电烧伤合并破伤风1例(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28
     治疗破伤风的另一重要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破伤风死亡原因中呼吸道并发症居首位,窒息是破伤风的首要致死原因[12],因此,必要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对于抽搐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长,且药物难以控制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能自行排出者,以及呼吸困难者应尽早气管切开[13],气管切开可保持呼吸管通畅,预防口喉痉挛或舌根后坠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便于吸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下呼吸道,临床上采用气管切开术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但由于人为开放气道,使呼吸道屏障功能遭到破坏,丧失了呼吸道黏膜的加温、湿润和过滤的生理作用,创造了细菌入侵的途径,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14],同时,气管切开术后也有出血、气胸等风险,本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即并发出血,经分析是由于气道黏膜内出血而非术区周围软组织出血,患者表现为咯血,血液随咳嗽咯出,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窒息的风险,出血的原因很多,早期可能是术区止血不彻底,后期可能是气管黏膜因气管外套管对黏膜的压迫、摩擦,或者感染及过于干燥损伤黏膜导致出血,也可因吸痰操作不当,负压吸痰时,吸痰管开口紧贴气管黏膜,导致黏膜被吸破出血,所以,气管切开术前应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置管位置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术后应妥善固定套管,防止患者因咳嗽冲击导致气管套管的移位甚至脱管,同时注意湿化呼吸道,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破伤风患者的肌肉痉挛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要给患者一个安静、避免各种声音、光线等各种刺激的环境,并且使用镇静和安眠药减少患者对刺激的敏感性,运用这些药物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以免因用量过大导致呼吸的抑制,当抽搐严重时或使用常规镇静剂不能有效控制持续性痉挛性抽搐时,还可以结合肌松剂如万可松0.05 mg/kg静推,并且及时检查肌酸激酶,防止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破伤风的其他治疗措施如运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中和游离毒素,以及胃肠外营养等,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27.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

    [3]任为.成人破伤风5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904-905.
, 百拇医药
    [4]侯月,车林海.破伤风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死亡1例[J].临床荟萃,2012,27(2):163.

    [5]王传林.破伤风的防治[C].北京:2013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2013:188.

    [6]高建川,柴家科,党伟,等.高压电击伤后合并局限型破伤风一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6):361.

    [7]汪鑫,施贤清,王宇辉,等.成功救治破作风患者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24-325.

    [8]沈银忠,张永信.破伤风的科学防治[J].上海医药,2012,33(19):9-12.

    [9]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3-307.
, http://www.100md.com
    [10]杨贵博,王传林.破伤风预防现状及常见误区[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1):96.

    [11]张彦美,马翠霞.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致患者变态反应一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59.

    [12]徐岳,葛奎,庄育刚,等.重症破伤风感染的救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57-58.

    [13]张梦云,李文素.破伤风抢救成功1例[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B):125.

    [14]舒琦.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04-105.

    (收稿日期:2014-06-12) (编辑:何玉勤), 百拇医药(龚黎明 何蔚 杨霞军 叶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