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编号:13657576
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遵义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护理在对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延续护理; 青光眼; 遵医行为; 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17-03

    以往医学多以科学的设备、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为突破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开始重视,尤其是一些特殊患者的延续护理,比如青光眼患者。由于青光眼病症的特殊性,如长时间治疗、预后复杂、遵医率低、延续护理困难、生存质量较差等,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为此,本文通过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旨在为此病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青光眼患者。入选标准:(1)年龄不宜超过80岁;(2)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3)患者身体状况及意识情况均相对稳定;(4)患者及家属均能较好配合研究的进行;(5)排除部分不宜研究的特例;(6)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相关协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7例,其中常规组57例患者中,男21例,女36例;年龄40~79岁,平均(56.21±6.52)岁。研究组57例患者中,男23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56.46±6.3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病症状况、文化差异、临床表现及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1)多数患者进入医院都存在一定的恐慌感,护士微笑地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和安慰患者,使其放松心情,乐观对待疾病;(2)入院时,护士在接待患者时,简单介绍下医院情况及规章制度,让患者与家属对医院有一个初步印象,随后再由责任护士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再详细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下本次治疗的医疗方案、医疗过程、医护相关、注意事项、预期疗效等;(3)对于抵触治疗或消极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纠正其错误观念或心态,激发患者的生存欲望,最好鼓励家属进行配合,降低患者的顾虑,放心地接受治疗,还可予以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进行讲解,树立患者信心;(4)按照正常程序予以术后护理干预,包括术后监控、基础护理、卫生护理、康复护理等[1]。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2.1 认知护理 入院和出院时,均由笔者所在医院护士给患者身体、生理及心理进行各方面的专业检查评估,比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及地址、生活习惯、心理情况、病症病情等项目,建立患者的个人的档案,以便后期治疗有所依据及对比分析。再建立青光眼健康知识的宣传栏或报纸杂刊等,及时为患者宣传普及相关病症知识,还可根据医院能力,定期举办一次专题讲座,邀请广大患者及家属参加,最后还可以每年组织一次出院后青光眼患者的心得交流座谈会,让患者或家属之间进行一次深入的经验交流[2]。

    1.2.2 心理护理 对于出院后的青光眼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反复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关心的问题,为其患者及家属解惑,切忌不耐烦或敷衍了事。同时心理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心理状况对于预后的作用,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再对症进行疏导,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节自我心态[3]。

    1.2.3 行为护理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眼压记录、规范用眼、科学用药、充足睡眠等,最好是利用行为干预的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规律,健康康复。
, http://www.100md.com
    1.2.4 随访护理 (1)随访方法:最好是每周一电话,每月一上门;(2)随访内容:首先是健康教育、心理引导、常规检查等,其次注意观察患者日常生活状况、病症康复状况等;(3)技术支持:叮嘱患者谨遵医嘱,使其明白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疗效分析,主要从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疗效判定[4-5]。

    1.3.1 遵医行为 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按时复查(按时进行复查的人数);诱发因素(饮食、精神、睡眠等诱因发生的人数);心理影响(术后出现焦虑、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人数)、坚持用药(出院后坚持用药的人数)。

    1.3.2 生存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术后致盲(治疗后仍然致盲的人数);睡眠良好(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的人数);生活能力强(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青光眼(Glaucoma)又称绿风内障,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疾之一,是一种眼内压力或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科疾病。现代医学将青光眼细分为四类:先天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范畴)、原发性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混合型青光眼(多种青光眼类型并存)[6]。虽说现代医学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案众多且疗效也较为显著,但是由于青光眼病症的特殊性,最后的治疗就是控制患者眼压,故青光眼患者只有谨遵医嘱,方可对其自身的眼压进行科学地控制,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医疗效果。大量临床事实表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由于青光眼病症的特殊性,其患者出院后仍需谨遵医嘱,才可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7-8]。, 百拇医药(黄霞 李海琴 陈晓红)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