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91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点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干预。方法:比较4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卒中后抑郁症、住院时间、死亡等的差异。结果:青年组患者中男性、不良生活方式、脑卒中家族史、病变位于基底节区、合并脑卒中抑郁症均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静止状态下起病、存在意识障碍、多发性腔梗、住院时间、死亡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比较常见,预后好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但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临床应予重视,加强康复训练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一级及二级预防。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青年; 临床特征;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44-03
, 百拇医药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年龄在45岁以下的成人所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在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面均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观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特点对指导临床防治具有一定的有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4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32~45岁,平均(41.23±2.95)岁;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98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年龄46~87岁,平均(65.28±10.28)岁。缺血性脑卒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不良生活方式(作息无规律、运动量小、吸烟、酗酒等)、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家族史、临床表现(起病状态、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影像学检查结果、卒中后抑郁症、住院时间、死亡等方面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青年组患者中男性、不良生活方式、脑卒中家族史、病变位于基底节区、合并脑卒中抑郁症均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静止状态下起病、存在意识障碍、多发性腔梗、住院时间、死亡率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日趋加快,青年脑卒中患者已不少见,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本文结果显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下列特点:(1)男性比例高。本文青年组男性占59.18%,高于中老年组的46.94%,分析原因可能有:青年男性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超负荷运动机会多;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常分布在男性人群;青年女性雌激素能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降解,促进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了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2)存在不良生活方式。青年组不良生活方式44.90%高于中老年组的28.57%(P<0.05),作息无规律,长期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运动量小、体态偏胖、生化检查中胆固醇偏高,存在烟酒嗜好,增加脑卒中危险机会[5]。(3)脑卒中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是高血压,其次包括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等,本文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分别为42.86%、4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论是老年还是青年患者高血压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向血管壁沉淀,是形成脑血管粥样硬化。(4)脑卒中家族史。青年组存在家族史20.41%,高于中老年组的8.16%,提示脑卒中家族史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这与临床研究报告是一致,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避免暴露于其他危险因素[7]。(5)临床症状轻。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静止状态下起病多、有意识障碍少,而老年患者复发多见,临床经过重。(6)CT及MRI显示青年组病变多位于基底节区(69.39%),而中老年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比例高(42.86%),与老年常合并高血压皮层下动脉硬化有关[8]。(7)青年组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38.76%,高于中老年组的20.41%(P<0.05),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发生脑卒中导致瘫痪、失语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不良应激反应明显,抑郁症发生率高 [9]。(8)青年组预后较好。本文青年组住院时间(13.96±2.97)d、死亡率2.04%低于中老年组(18.78±4.13)d、12.24%(P<0.05),与青年人整体身体状况较好,基础病少,血管床功能较完善,侧支循环较好,并发症少;青年患者脑血栓病灶较小,较少累及中线结构,皮层下白质锥体束较分散,受累范围少等因素有关关[10]。

    综上所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比较常见,具有相应临床特点,虽预后较好,但青年人为社会家庭主力,一旦发病,将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1],青年患者需更快的回归社会,康复时更应注重认知、语言、肢体及心理的康复,恢复期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脑梗死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12],要使青年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懂得坚持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其自身潜力,坚持康复训练[13]。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脂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戒烟酒;按时作息,适当运动和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做体检,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一级预防;脑梗死发病后应尽早明确致病因素,做好二级预防,早期积极干预以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http://www.100md.com(黄彩霞 宋新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