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喉疾病 > 气管切开术
编号:13657593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干预,主要包括呼吸道管理(吸氧、气道湿化、排痰、口腔护理)、用药指导、消毒无菌等内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20.0%(1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0%(38/50),治愈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管理、合理用药、无菌操作等干预是预防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148-02
, 百拇医药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病症,主要与车祸、打击伤、坠落伤等密切相关,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常伴有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若不能及时清理口鼻腔内分泌物,可能引发肺疾病,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气管切开术主要是为了及时地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预防多器官功能损伤[2]。但该术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及处理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无菌操作等预防性干预,与行常规处理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或MIR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男67例,女33例,年龄18~76岁,平均(43.1±4.2)岁;其中脑挫裂伤58例,硬膜外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22例。昏迷时间不足7 d者69例,昏迷时间7 d及以上者31例。受伤原因:车祸64例、坠落伤20例、打击伤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昏迷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预防措施

    对照组在气管切开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对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全面观察,保持病房空气清晰、干净及安静。若患者出现感染迹象,及时给予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等处理,在感染症状无法控制时调整成高级别抗生素用药,且按照经验给药。观察组则行预防性干预,主要包括吸氧护理、气道湿化、吸痰及排痰、口腔护理、合理用药、无菌、消毒等内容。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患者体温在28 ℃以上;(2)呼吸道分泌物比之前明显增多;(3)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白细胞在15×109/L以上;(4)肺部啰音;(5)气管分泌物性状为脓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20.00%(1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00%(38/50),治愈率70.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肺部感染,主要原因包括:(1)重型颅脑损伤部分患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加上留置胃管等影响,导致呕吐物、口鼻分泌物及反流物易集聚在气囊相应部位,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感染。同时气管切开后造成呼吸道分泌物相对增多,达到一定量后易发生误吸现象,引发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2)气管切开后建立人工气道破坏掉呼吸道防御屏障,致使气道的过滤功能失去作用,给细菌可乘之机,加上多次使用脱水剂等药物,导致痰液黏稠且排出不顺,堆积后阻塞气道,而这些都可能引发肺部感染[3];(3)吸痰操作不当,吸痰处理不及时,雾化器、呼吸机等相关设备使用过后未清洁、消毒而重复使用,洗手不规范等,这些要素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子;(4)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留置时间有关,留置时间越长,越可能感染肺部感染;(5)受疾病、治疗等影响,患者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自身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加上长期使用抑酸药物,导致胃酸分泌大幅度减少,给肠道内细菌生长、滋生的机会[4]。另外,肺部感染还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慢性疾病病史、吸烟史等有关。
, http://www.100md.com
    3.2 重型颅脑损伤气道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处理措施

    3.2.1 呼吸道管理 (1)体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的改变体位,对急性期来说,选择半卧位,病情稳定后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30°~45°。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但没有影响患者意识等,则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无需慌张,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合理拍背,以促进排痰。(2)吸氧护理。由于肺部感染主要是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他)经由上呼吸道进入肺部,为此气管切开术后马上给予患者雾化面罩吸氧处理,对空气中的细菌、颗粒等进行过滤,避免气道和外界直接接触,减少细菌入侵、交叉感染概率,同时吸氧治疗可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3)气道湿化。肺部感染的另一原因与呼吸道黏膜干燥、气道阻塞有关,为此需常规雾化吸入,保持气道湿化,以稀释痰液浓度,便于痰液排出,改善肺部功能。同时利用微量泵注入湿化液,方便且安全,但要严格控制泵入量(以患者痰液黏稠度为依据)。(4)吸痰、排痰。吸痰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点,若患者不能自行咳痰,则通过负压操作吸痰;若患者雾化吸氧治疗后仍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则行肺泡灌洗(借助支气管镜),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敏感抗生素治疗。另外必须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对于昏迷患者来说,适当抬高床头,以增加胸廓扩张度,减少肺残气量,进而达到减少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等症状的目的。(5)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气管切开术围术期口腔护理工作,及时地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患者误吸口腔分泌物引发肺部感染[5]。, http://www.100md.com(靳文辉)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喉疾病 > 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