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5
编号:13655588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在合并利尿剂、强心药物、ACEI药物治疗的前提上分别选用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其具体如下:A组选用β1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50 mg/次,2次/d;B组选用β2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卡维地洛片进行治疗,起始剂量3.125 mg/次,2次/d,口服2周,若可耐受,可增至6.25 mg/次,2次/d,此后每隔2周剂量加倍至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每次应用新剂量时,需观察患者有无眩晕或轻度头痛1 h,最大剂量≤50 mg/次。对照组则采用安慰剂法,2次/d。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出院后继续服药,且其服药时间及方式相同。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院外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8周后对三组患者进行死亡率统计,其中包括猝死率、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其他死亡率。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院外随访12个月,统计出院后所有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8周后,A组的猝死率、心衰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总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9.26%、8.33%、8.33%、28.70%、22.22%;B组为2.78%、1.85%、1.85%、7.41%、12.04%,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高血压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据有关研究显示,2005年对我国17个地区的CHF病因调查中,冠心病占57.1%居首位,高血压病占30.4%[5]。风湿性心脏病虽在病因构成中的比例已趋下降,但瓣膜性心脏病仍不可忽视[6]。CHF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运动量减低、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等[7]。心衰的治疗目的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百拇医药
    近年来,专家学者认为CHF的治疗应该从生活方式管理、休息、适量活动、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治疗心衰的重要药物,其主要药理机制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的不利因子,联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以及抗心力衰竭药物,在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8-9]。本研究中,笔者选用两种常用的不同类型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A、B两组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并在出院后随访1年,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A组的猝死率、心衰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总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分别为9.26%、8.33%、8.33%、28.70%、22.22%;B组为2.78%、1.85%、1.85%、7.41%、12.04%,两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差异较小可能和样本数量过小有关,尚需进一步扩大试验验证。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和既往已有研究可知,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率衰竭和心律失常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1)防止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脏毒性,使心肌免于直接损害;(2)延缓、逆转心肌重构:明显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左室容积,降低左室重量;(3)减慢心率,减少能量消耗,延长舒张期充盈,延长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时间,从而增加心肌的有效血流量,改善心肌舒张期舒张充盈和顺应性;(4)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率、心衰致死率和因心血管死亡率;(5)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氧耗量和代谢,纠正异常的细胞内钙转运,修复免疫功能[10-11]。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卡维地洛在疗效上略优于美托洛尔,则说明不同种类β受体阻滞剂药物在治疗CHF疗效上依旧存在差异,在临床用药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针对性用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露.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17):1768-1771.

    [2]郭静萱,李海燕.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1-13.

    [3]张健,窦克非,杨跃进,等.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循环杂志,2006,21(3):175-177.

    [4]刘建国,田新利,李俊峡.心力衰竭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J].医学与哲学,2013,34(12):20-23.
, 百拇医药
    [5]钟文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2(13):123-124.

    [6]蒋红霞,欧阳荣超,吴焱贤,等.常规治疗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205-206.

    [7]游秀平,张祥球,凌学山.加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7):95.

    [8]安淑云.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85.

    [9]范新丽,秦俭.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3-175.

    [10]庞海燕,王林,马金萍,等.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应用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442-444.

    [11]梁伏河.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治疗及预后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5-16.

    (收稿日期:2014-08-13) (编辑:欧丽), 百拇医药(苏永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