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6期
编号:12769148
分析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接受持续负压吸引的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气胸及液气胸治疗疗效、术后6个月气胸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8)d、(92.5±5.4)分,对照组分别为(12.5±3.9)d、(80.2±6.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气胸及液气胸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气胸复发率分别为4%(1/25)、24%(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的负压吸引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疗效,减少术后气胸的复发。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 气胸; 液气胸;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9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6.053

    自发性血气胸多见于青年患者,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深呼吸后突感上胸刺痛,继而发生胸腔充满气体[1]。一旦自发性血气胸造成肺受压萎陷,会严重妨碍肺泡膜的通气交换,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以持续负压吸引为主要治疗气胸的方法[2]。因此收集2013年

    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50例患者,探讨治疗气胸及液气胸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右侧自发性血气胸,22例左侧自发性血气胸,发病到就诊时间为4 h~3 d。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心悸、冷汗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男1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28.5±15.1)岁。对照组男18例,女7例,年龄17~50岁,平均(39.6±1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鼻导管吸氧,抗感染。对于张力性气胸、胸腔穿刺抽气无效,肺压缩面积大于60%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持续负压吸引。其余患者行腋中线第5肋间留置引流管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研究组接受持续负压吸引的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一般护理 (1)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症状。(2)鼻导管吸氧,4 L/min,有利于提高肺泡氧流量,降低肺泡张力,促使肺泡复张。(3)床头备好急救药品,胸穿包,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3]。

    1.2.2 心理护理 (1)与患者及时沟通,讲解气胸及液气胸的病因,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病特点。(2)对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疑惑问题进行热情的一一解答,如胸腔穿刺引流管的放置时间,每日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向患者解释每日服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长期的治疗过程。

    1.2.3 饮食护理 (1)高蛋白饮食。持续负压吸引后,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其中以氨基酸和蛋白质失调最明显。研究证实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应大于60 g。高生物价动物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于植物蛋白,更适合于患者[4]。(2)高热量。在补充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同时,还要保证患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3)非必需氨基酸。患者存在代谢异常,支链氨基酸和支链酮酸体内含量较低,必须补充支链酮酸、氨基酸水平,恢复患者体内血氨基酸水平,纠正氨基酸、蛋白质代谢紊乱。

    1.2.4 低负压吸引的护理

    1.2.4.1 术前准备 做好气胸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目的、意义,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感。

    1.2.4.2 备齐手术用品 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向多功能胸腔引流瓶水封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检查管道密闭。医生完成手术后,固定导管,避免导管脱出,陪同患者进入病房。

    1.2.4.3 术后护理 (1)告知患者变换体位时要注意引流管是否折叠、受压、滑脱。(2)观察引流管的排气情况,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加速气体的排出。(3)术后手掌按压置管处,避免发生皮下气肿。(4)引流管不宜过长,尽可能靠近地面。(5)患者进入厕所、下地行走时以胶布固定接头,夹闭引流管。(6)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的有效性,每班交接负压吸引压力,防止压力不足或过大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气胸及液气胸治疗疗效、术后6个月气胸复发率。

    1.3.1 护理满意度问卷 结合参考文献[5],并依据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满意度问卷,问卷由病房环境、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服务态度4项组成,问卷共计20题选择题,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1.3.2 气胸及液气胸治疗疗效 当引流管外口无水泡溢出,X线片提示肺复张,评定为治愈。经治疗2周后X线片提示仍有肺未复张,转胸腔镜治疗或外科治疗评定为持续负压吸引失败。有效率即治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喻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