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7期
编号:12859337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
     1.2 方法

    胃镜下对食管黏膜存在可疑病变的患者进行观察,并用30~50 ml生理盐水对病变部位及周围黏膜进行冲洗;而后用喷洒管将3~5 ml的2%碘染色液均匀地喷洒在病变及周围黏膜范围。吸净残留的染色液,观察并记录病变部位黏膜染色程度,并对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送活检。根据组织碘染色程度分为4个等级:Ⅰ级为浓染,是指染色区域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鳞状上皮增生;Ⅱ级为正常染色,染色区域呈棕褐色,多见于慢性食管炎;Ⅲ级为淡染,多见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急慢性炎症;Ⅳ级为不染,多见于原位癌、浸润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4]。

    1.3 病理学检查

    收集胃镜下所取食管可疑黏膜的活检组织,通过甲醛固定、乙醇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后在镜下进行观察。病理学检查过程都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若期望频数<5或n≤40,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