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298217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再出血率,分析其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本组260例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为15.38%(40/26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的年龄≥60岁、病程>10年、术后血压波动≥50 mm Hg、术后甘露醇使用间隔时间<3 h、手术操作不精细患者比例高于非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病程、术后血压波动、手术操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0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生存率为85.00%(34/40),仅6例因多脏器组织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关注高龄与长病程患者,保证术后血压稳定,增强临床用药合理性与规范性,选用正确的手术方案,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操作技能。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原因; 防治
, 百拇医药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6.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44-02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的,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威胁,重则会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其中,保守治疗方式病死率偏高,在80%左右,经手术治疗,虽然控制了病死率,但术后极易出现再出血,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与有效治疗,则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1]。为此,本文以2012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回顾分析明确了手术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5岁,平均(56.7±2.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20例、丘脑57例、脑室39例、小脑27例、脑叶17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均伴有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损伤;(4)均无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等。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围手术期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经头颅CT检查,确诊脑出血,结合头颅CT定位,手术方法主要有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CT定位血肿抽吸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再出血率、各影响因素所占比重、生存率及病死率等[2]。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8.0软件处理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术后再出血率及影响因素

    本组260例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为15.38%(40/26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组的年龄≥60岁、病程>10年、术后血压波动≥50 mm Hg、术后甘露醇使用间隔时间<3 h、手术操作不精细患者比例高于非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OR=1.405,95%CI(1.532,7.453)]、病程[OR=1.203,95%CI(1.324,3.467)]、术后血压波动[OR=2.089,95%CI(2.543,8.167)]、手术操作[OR=1.207,95%CI(1.424,4.643)]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2.2 治疗效果

    本组40例再出血患者,经针对性治疗,生存率为85.00%(34/40),仅6例因多脏器组织功能衰竭死亡。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再出血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三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因出血量较多,起病急、发展迅猛,常规用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多给予手术治疗,以此清除血肿,控制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循环,提高脑神经功能。但是由于该病的手术指征缺少统一性与规范性,导致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见的为再出血,其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并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以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回顾分析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为15.38%,其原因有年龄、病程、血压波动及手术操作。经针对性治疗,6例死亡。国内外学者报道显示,术后再出血率在15%~25%,其常见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血压波动、病程、机体素质、手术操作、临床用药、手术与发病相距时间等[3],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高龄与长病程。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其合并症较多、血管弹性较差、血凝机制异常,手术创伤后,极易出现再出血。高血压长时间作用,造成了脑内小动脉内膜水肿,增加了通透性,诱发了血管壁退行性变,破坏了动脉血管壁结构,特别是较长病程患者,血管常见病理改变。在此情况下,手术治疗患者难以有效止血,术后正常血管耐受力较差,一旦出现血压波动,则极易造成再出血。本研究指出再出血组中高龄与长病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偏高,与非再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压大幅度波动。当前,国内学者经研究指出,患者血压高水平是诱发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4]。手术后患者逐渐清醒,但因气管插管等,增加了其不适感,随之出现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大幅度波動的血压使手术血管破裂;同时,患者经开颅手术,受应激反应、不良情绪、疼痛、便秘等因素影响,致使其血压升高,难以有效控制其波动,随之增加了再出血发生率。因此,围手术期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如果血压偏高,则要给予降压药物,选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在140 mm Hg,同时也可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等,本组患者后期使用咪哒唑仑镇静,芬太尼止痛对症后减少了降压药使用,从而减少刺激,明显降低了再出血率。, 百拇医药(宋克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