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3期
编号:12977776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期
     3 讨论

    BPPV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体位时所引起的短暂阵发性眩晕和眼震,故又称变位性眩晕。本病具有自限性特点,最早由奥地利医学家Barany提出,已于上世纪中期被详细描述和命名。目前,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主要存在两种假说[5],一是半规管耳石症,即各种原因所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部移动至激发位时,重力作用改变,耳石移动会引起半规管内壶腹部位毛细胞位置及放电频率的改变,继而产生眩晕和眼震;二是壶腹嵴顶结石学说,即脱离的耳石附着于壶腹嵴顶,使壶腹嵴顶和内淋巴的密度出现差异,导致壶腹嵴顶对重力感知异常,从而引发眩晕。两种假说中,前者为主流观点,临床研究发现[6]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6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