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46730
12联合叶酸对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分析> 维生素B1(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对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

    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叶酸片治疗;观察2组采用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及二甲双胍治疗,随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各项糖尿病指标,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经二甲双胍治疗后,对照组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下降,观察1组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维生素B12水平有所下降,观察2组各项指标均无下降趋势;观察1组、观察2组同型半胱氨酸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则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多,与观察1组、观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联合使用叶酸并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维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 二甲双胍; 同型半胱氨酸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34-03

    同型半胱氨酸(Hcy)属于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与糖尿病有着直接关联。而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的主要药剂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会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1]。本次试验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96例患者,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究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32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患者年龄45~77岁,平均(48.9±3.6)岁;病程3~15年,平均(4.6±1.4)年。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23370,规格:0.5 g/片)治疗,0.75 mg/d;观察1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叶酸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6010,规格:5 mg/片)治疗,二甲双胍同对照组,叶酸片5 mg/次,3次/d;观察2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叶酸及维生素B12(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917A,规格:0.05 mg/片)治疗,二甲双胍同对照组,叶酸同观察组,维生素B12 0.05 mg/次,3次/d。均以14 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其他相关药物,从而保证试验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需抽取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的静脉血,离心3000 r/min,共5 min,并在24 h内进行血清分离[2],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血浆Hcy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2个月,对照组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下降,观察1组治疗后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维生素B12水平有所下降,观察2组各项指标均无下降趋势;观察1组、观察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显著升高,见表1、表2、表3。观察1组出现并发症2例(6.25%),观察2组出现3例(9.37%),对照组则有8例(25.00%),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笔者对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多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3 讨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产物,属于含硫基氨基酸,在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叶酸和维生素B12共同作用[3]。当患者体内维生素B12缺乏、叶酸不足时,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突变会造成肝脏功能障碍,并引起Hcy水平上升。而Hcy受到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共同影响,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剂,能够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在改善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上发挥着一定优势,对其分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与此同时,二甲双胍能够加强对肌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从而抑制了脂肪的分解,进一步增强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特别是对肌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从而实现降低血糖含量的目标。但是,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导致患者体内维生素B12缺失,加强对于回肠黏膜钙的依赖性[5-6]。

    相关资料显示,二甲双胍会作用于维生素B12和叶酸,继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加快动脉细胞的脱落,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巯基内酯,促进血小板凝集,血凝块逐步生成,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梗死类疾病[7-8]。在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上,胆固醇沉积是引起动脉壁受损的主要运用,但是胆固醇并不是动脉粥样化的判断依据,当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出现代谢问题时,其浓度上升并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9],此时同型半胱氨酸可被巨噬细胞吞噬,进而堆积为动脉粥样硬化斑上的泡沫细胞[10]。而在自我氧化的过程中,可形成过氧化氢和超氧化物,上述物质对患者内皮细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严重时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持续性收缩甚至缺氧,继而加速动脉粥样化的发生[11]。在相关研究中,也有学者指出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在抵消血糖和代谢方面发挥了良好效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维生素B12可以起到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导致的并发症问题[12]。, http://www.100md.com(申丽娟 黄玉香 冷亮 陈伟平 范伟宾)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