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12988
心理干预对妇科术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对妇科术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针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行不同妇科术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形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行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6.25±5.15)分、SDS评分为(37.65±6.25)分,低于对照组的(52.43±5.26)分、(51.32±6.30)分;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妇科术患者而言,在术前予以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妇科术; 心理状态; 影响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080-02

    妇科手术通常是针对患者所患妇科病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妇科病又通常以女性的生殖系统为主要的病发部位,因而对女性患者而言,给其精神及心理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其在术前产生强烈的心理情绪波动,同时也给手术的顺利性及治疗的依从性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其手术的效果,因此在行妇科术前予以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析心理干预对妇科术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并行不同妇科术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入院时记录的单双数记录形式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患有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且需行妇科术,例如子宫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2)所有患者在检测时均发现存在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3)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2)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对照组患者年龄33~66岁,平均(45.40±0.20)岁;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0例,卵巢癌15例,子宫癌10例,其他10例;手术类型:宫腔镜术15例,子宫全切术10例,其他手術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67岁,平均(45.56±0.34)岁;病情类型:子宫肌瘤11例,卵巢癌13例,子宫癌11例,其他10例;手术类型:宫腔镜术16例,子宫全切术12例,其他手术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环境护理。定时清扫患者的病房,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舒适度。(2)用药指导。遵医嘱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降低患者误服或乱服药物的发生率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1)主动介绍。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多半是来自于医院的陌生感及环境的紧张感等,因而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及时主动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医疗技术,从而帮助患者提高其治愈的信心及减少紧张感等。(2)认知普及。由于每一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均不相同,因此其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也不大相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未知产生恐惧感,甚至从而拒绝接受治疗,降低治疗依从性等,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向患者普及相关的知识,进而改善其心理状态。(3)鼓励与支持。患者术前的焦虑感更多来自于担心其手术的麻醉效果、医生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的预后情况等,进而严重促使患者在术前产生极大的紧张感及退缩念头,从而降低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手术的顺利性及效果,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介绍医生的资历、医疗的技术及手术的安全性等,多鼓励与支持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及疑惑。(4)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作针对性的放松训练,例如在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等,从而提高患者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减轻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使其尽量保持心情、呼吸、肌肉等的平稳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的满意度等,其中其心理状态根据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判定,而SAS与SDS评分的观察维度主要为:精神病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等20个,正常的上限分值均为41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良好,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以≥50为有抑郁症状。其治疗依从性的判定为:完全依从,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护理;部分依从,患者虽未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但是亦能遵医嘱完成;不依从,均未达到上述指标。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100%。护理满意度的判定为:非常满意,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时刻关心患者,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且护理态度非常好;一般满意,护理人员定时予以患者作心理疏导工作,在术前予以患者一定的支持,护理态度良好;不满意,均未达到上述指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ttp://www.100md.com(曾燕云 张丽萍)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