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12876
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血液净化患者行责任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12月的168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责任制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实施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认知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常识认知率及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责任制护理干预后,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技术满意度、生活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服务、消毒隔離及整体护理评分均高于实施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行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如环境满意度、生活护理满意度、健康认知率、护理技术满意度等,进一步增强护理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 血液净化; 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9.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9-0097-02

    血液净化是医院机构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均为长期到院门诊接受常规透析患者,平均每次血液净化时间大约持续为4 h,大部分血透操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将会在直接决定透析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1-3]。伴随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发展,优质护理干预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责任制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脱颖而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巨大变革和创新的一项产物。通过提供“以患者为中心”为护理理念的一系列整体护理干预,进而更好的为血透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效果显著[4-6]。通过对血液净化患者行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环境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以及生活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效率[7]。详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将2016年3-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8例血液净化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其中,男88例,女80例,年龄24~72岁,平均(42.5±5.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责任制护理干预。责任制护理干预包括:(1)分级管理。根据医院自制的分级管理体制,将护理人员根据工作年限、职称、临床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制度划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利,细化到具体护理工作的安排,使得每一名护理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有效发挥,并确保所有患者获取最为优质和全面的护理服务。(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工作具体细节及应急预案十分重要,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并进行考核,成立护理小组,积极落实责任组长负责制度,责任组长的选择标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科学而又规范的管理体制下,以小组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度完成血液透析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责任护理人员在责任组长的管理和安排下,开展护理工作,并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准确的护理评估,进而顺利完成对于血透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3)合理安排。根据护理人员个人意愿和临床需求,适当安排护理工作,做到“三固定”的护理管理模式,包括患者床位固定、分组管理固定及护理人员固定,更好的确保患者在接受血透期间内均由一名护理人员管理。(4)实施床边护理。责任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护理车,将每一例患者所需的透析用品全部整体摆放在护理车上,避免由于缺少某种物品来回拿取物品而浪费大量时间,将更多的护理精力和时间全部利用在护理每一例患者身上,详细记录下每一例患者的护理记录。(5)落实基础护理干预。责任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例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干预,如治疗、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健康教育认知情况等,积极重视对于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翻身、称重等。(6)建立绩效制度。基于全新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完全摒弃以往单一依靠职称、工作年限等分配工资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护理数量、护理技术及护理时间等方面,充分实施多劳多得的绩效制度,进一步完善奖惩分明制,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实施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认知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患者对于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环境满意度为52.98%(89例),护理后为98.21%(1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3.179,P=0.000);护理前服务满意度为54.76%(92例),护理后为95.24%(1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3.397,P=0.000);护理前技术满意度为53.57%(90例),护理后为98.21%(16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1.503,P=0.000);护理前生活护理满意度为53.57%(90例),护理后为91.67%(1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309,P=0.000);护理前健康教育满意度为58.33%(98例),护理后为95.24%(16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181,P=0.000)。, 百拇医药(郑晶晶 蔡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