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2026
编号:13807396
体位复位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折(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共32个椎体。纳入标准:年龄≥55岁;经MRI或ECT确诊为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能耐受局麻手术同意行体位复位后椎体成形术治疗;能正常沟通交流;无脊髓神经受压症状。排除标准:怀疑脊柱感染;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驼背患者不能耐受俯卧位;不稳定性骨折,如Chance骨折;骨折椎体个数≥2。骨折椎体部位分布:上段胸椎4个,中段胸椎12个,下段胸椎16个;其中女20例,男12例,年龄55~90岁,平均(73.0±10.6)岁;受伤病史<8周;致伤因素:扭伤16例,摔伤12例,原因不明4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嘱患者进行俯卧位锻炼,观察患者能否耐受手术体位。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替代治疗。监测并调节血糖、血压,降低术后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降低骨水泥毒性反应。患者均同意行体位复位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并签署相关手术知情同意书。

    1.2.2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予以吸氧、心电监测。G臂机透视使用克氏针定位责任椎体并做标记,调整患者体位,将骨折椎体位于手术床腰桥部位。调整U型垫,使骨折部位悬空,易于复位。手术床逐步背伸,进行体位复位,时间10~20 min,见椎体高度恢复不在增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