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15期
编号:13187856
胶质瘤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范益民 刘晓东 王宏勤
第1页

    参见附件。

     2000年Kleihues和Cavenee对WHO神经系统肿瘤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七大类,其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发病率最高,其分类及分型最多。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发病率约占50%。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是人类肿瘤中生存预后最差肿瘤之一。近年,国内外学者虽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并未见明显提高。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完全切除肿瘤辅以规范放疗并联合服用6个疗程替莫唑胺的胶质瘤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6.7个月。放疗和烷化类化疗药物可以提高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肿瘤通常会再次复发,且只有20%~30%的患者会从这种辅助化疗中受益。胶质瘤手术并不能杀死所有细胞,因而术后化学治疗对进一步杀灭残余胶质瘤细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胶质瘤术后化疗的临床效果难以起到遏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追溯原因:首先,化疗过程中耐药基因的存在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上遏制这些耐药基因的表达或灭活其基因产物的活性可逆转肿瘤耐药,可以达到增强化疗敏感性的目的。其次,组成肿瘤组织的细胞存在异质性,即由不同亚型细胞组成,然而早先认为相关耐药基因表达是群体细胞的作用,而较少注意到因细胞异质性引发的差别。与胶质瘤瘤耐药相关机制如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