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71626
疏肝行气通腑法治疗骨折创伤后腹胀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谷右天?于秀梅?金维良?谷越涛
第1页

    参见附件。

     祖国医学早在明代《正体类要》中即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骨折患者因伤前素体禀赋不同,或原有湿、热、寒之邪蕴结于内,伤后因气血耗散,元气受损,加之瘀血内蓄,血瘀于内,阻滞气机,经脉受阻,气血运行失调,又因伤后卧床少动,情志不畅等因素,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脏腑功能失调,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故伤后腹胀较常见。《医宗金鉴》云:“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以主,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肝经布于两胁,肝气不疏,则胸胁痞满;气滞胃肠,则脘腹胀痛,不欲饮食;胃气上逆,则呕吐;胃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津液不布,则便秘。此外,患者遭受创伤后,多情绪低落,忧思抑郁。《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气机郁结阻滞,则脾运无力,胃纳失司,故出现纳呆,脘腹胀满,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滞而加重血瘀,经络受阻,不通则痛。

    通过对骨折创伤后出现腹胀的原因进行辨证分析,笔者认为由于骨折创伤后瘀血内蓄,血瘀于内,阻滞气机,加之伤后卧床少动,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气机不畅,肝失疏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