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0193
4种煎煮方法下大黄中没食子酸含量及小肠推进作用比较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张斌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3 讨论

    大黄泻下活性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而发挥收敛止泻作用的成分主要为为鞣质类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朱诗塔等[4]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大黄煎煮时间的延长,其水煎液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多,泻下作用越强;之后,随时间延长,蒽醌含量又呈下降的趋势,泻下作用减弱,表现为对小鼠小肠推进作用减弱。但是,鞣质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含量如何变化及对鞣质类成分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发挥泻下作用的影响值得继续探讨。本研究对不同煎煮时间所得生大黄水煎液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以及它们的泻下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煎煮时间越长,生大黄水煎液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越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大黄沸水煎煮15 min及25 min的水煎液对小鼠小肠推进作用显著(P<0.05);煎煮35 min及45min的水煎液对小肠没有显著的推进作用。这说明:大黄水煎液中没食子酸含量越高,其对小鼠小肠的推进作用呈减弱的趋势。另外,生大黄沸水煎煮15~25 min时其水煎液对小鼠小肠的推进作用最好。

    煎煮时间是中药煎服时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黄煎煮时间控制不当,仅关注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泻下作用却忽视没食子酸的止泻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