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59745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形态改变的CTA、MRI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丰化微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64排CT观测的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与后循环区域内梗死发生的关联性。 方法 回顾分析8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MRI与CTA检查资料。 结果 86例患者总异常率达94%,其中基底动脉扭曲为66%,基底动脉局限性狭窄为43%;椎动脉扭曲为72%,椎动脉局限性狭窄为24%。 结论 除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外,椎动脉、基底动脉扭曲、纤细也是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特别是直角扭曲。CTA能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三维图像,结合MRI对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的判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椎动脉;基底动脉; CT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07-03

    动脉血管形态改变可直接影响该动脉的供血功能,而动脉供血功能的改变,可直接导致供血器官功能的异常,特别是在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导致的器官及组织功能障碍尤为明显,典型疾病如烟雾病、血栓形成等[1-2]。我们应用64排螺旋CT(CTA)检测后循环卒中患者的椎动脉(vertebral arteries,VA)系统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系统,观察血管形态改变,结合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临床表现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诊断要点,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排除颅内出血及低密度改变[3],行MRI检查,均含有后循环供血区域的急性梗死灶,共86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6±13.3)岁。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72 h均进行CTA检查。CTA采用GE Lightspeed VCT(64排CT机),成像采用AW4.2工作站分析软件。扫描参数:250 mA,120 kV,螺距0.37,层厚0.625 mm,无间隔图像处理技术。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欧苏碘海醇350 mg/mL,80~100 mL,速率4.5~5.0 mL/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