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155916
朱晓东:行走是为了不断超越(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5期
     57年前,自阜外医院诞生之日起,朱晓东院士即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朱晓东院士迎难而上、夙兴夜寐,为阜外医院和我国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终成大家。

    然而直到今天,他还常对年轻医生说:“希望你们超过我,但我仍在努力往前走,如果你们不努力,我还会超越你们!”

    朱晓东院士的办公室简洁干净,物品不多。从墙上悬挂着他与恩师Dr. Jaroslav Stark(复杂先心病手术国际著名权威)、Dr. Marian Ionescu(人工心包瓣发明人)的合影,我们找到了蛛丝马迹——显然,他对留学师承感念至深。直到今天,朱晓东院士还时常问候两位恩师,而时光已一去36年。

    除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赴英、澳两次留学的经历,朱院士的人生值得回顾的阶段还有很多:在抗美援朝时期投笔从戎并学医、在北京协和医院初受严训、在我国心脏外科起步期受诲于诸多阜外医院名医、在国家经济困难期食不饱腹依然昼夜工作、在十年动乱期手术及科研不辍、在青海高原藏族牧区开展巡诊和防疫、在西藏忍受高原缺氧和基础薄弱的困扰施行首例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并指导当地医生……
, 百拇医药
    优秀的阜外医院传棒人

    “阜外医院堪称我国心脏外科医生的‘黄埔军校’。我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也曾为她的发展壮大付出一己之力,深感荣幸。”朱晓东告诉记者。

    朱晓东教授曾任阜外医院院长及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并当选为我国心脏外科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应用于临床、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牛心包生物人工心脏瓣膜,却毫无保留地将这一技术推及全国,促进了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他在国内率先实施自行研制成功的主动脉无缝线金属环吻合术,并率先对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畸形(A型)施行了一种革新手术(经肺动脉内升-降主动脉吻合根治术);他曾获得国家及部级奖6项。

    1990年,他领导的阜外医院心脏外科,获批成为当时我国心脏外科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在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期间,朱晓东大力推动心胸外科学在全国的发展,并积极推动了与美国胸部外科医生协会(STS)、心胸外科医生国际协会(ISCTS)等国际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 百拇医药
    谈到早年树立的两大人生目标时,朱晓东深有感慨地回顾说:“首要目标是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20个世纪50年代,在我的老师们的带领下,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事业成功起步,后来我从老师手里接过了掌管阜外医院的重任,如今我的学生又在继承我的志向,我们希望阜外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另外,我还想创办更多的心血管病医院,方便老百姓求医治病。”

    1971年以前,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我国刚刚开展使用机械瓣膜行心脏瓣膜替换手术,但机械瓣手术后栓塞率甚高。英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Dr. Marian Ionescu发明了牛心包生物瓣,1971年率先成功应用于临床。

    1974年,朱晓东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师从Dr.Marian Ionescu教授。一年后,他将老师发明的生物瓣膜技术引入了国内,但进口的人工瓣膜昂贵且损坏率高,患者经济上难以承担。怎么办?朱晓东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支架弹性、减低瓣脚张力、改进生物膜化学改性处理等技术,可大大延长生物瓣的耐久性。为加速研发进程,阜外医院还盖起了一间小房子,买进几台机床,由3名机械工专门制作朱晓东设计的新一代牛心包生物瓣。就这样,我国第一枚国产牛心包生物瓣(命名为BN型生物瓣)得以诞生,在经过体外动力学研究和动物实验后,朱晓东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
, 百拇医药
    1976年7月,唐山地震发生的前3天,朱晓东用BN型生物瓣成功地为一位左心衰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瓣替换术,这是亚洲首例成功施行的牛心包生物瓣替换术。朱晓东回忆说:“当时我们的手术室和恢复室都在4楼,地震发生时地面摇晃,在恢复室卧床静养的患者居然自己下了4楼,跑到院子里去了。后来这枚瓣膜还正常工作了21年。”

    朱晓东改进后的牛心包生物瓣膜耐久、成本低,一经推出,便直接推动了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普及。此后,朱晓东并未就此止步,经过20余年的持续改进,又研制出新一代Perfeot生物瓣,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它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我国心脏瓣膜手术。

    当记者问到对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该如何取舍时,朱晓东介绍说,这两种瓣膜的材料不同,机械瓣膜是用合金做的单向活门,包括钛合金、热解碳合金等,比生物瓣膜经久耐用;而生物瓣膜则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牛心包、猪的主动脉瓣膜等生物组织,来替换坏掉的心脏瓣膜。两种瓣膜都有不可取代的优缺点,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取舍。
, 百拇医药
    机械瓣膜虽有耐用的优点,但由于不是生物材料,容易出现血栓,患者须终生服用抗凝药,因此不适用于有抗凝禁忌证的溃疡病患者;而生物瓣膜则正好相反,瓣膜替换术后原则上不服用抗凝药,如果出现房颤、心律不齐等其他原因则仍需服用抗凝药;生物瓣更适合老年瓣膜病患者。目前牛心包经过不断更新换代,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此类生物瓣的工作寿命超过20年。

    为心外科发展殚精竭虑

    20世纪70年代,国内心脏外科专业刚起步,许多年轻医生对这一专业还摸不着门道,参考书却寥寥可数。朱晓东认为,有必要写一本简洁实用的心脏外科专著。于是,从1970年开始,朱晓东白天忙手术、查房,晚上挑灯夜战查资料、编书。他把两个心脏标本放在书桌底下的福尔马林溶液里,不时拿出来翻看核对,时间一长,他对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也浑然不觉了。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心脏结构,他用早年打下的美术功底,手绘出各种心脏示意图。怕读者难以理解,他总让妻子吴锡桂大夫先看。吴大夫回顾说:“如果我不能理解他的图稿,他就毫不犹豫地撕掉草图重画。有时半夜来了灵感,他就起床去画上一阵,直到黎明。”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心脏外科基础图解》在1980年付梓,一时间,洛阳纸贵,还出了手抄本——阜外医院的年轻医生没买到这本书,就借别人的抄了一本。此后30年里,这本启蒙专业书再版两次,重印5次,陪伴着几代年轻心外科医生成长。, http://www.100md.com(费菲 马海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