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4期
编号:13145004
不同时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黄石顺 万德炎
第1页

    参见附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行低位直肠癌手术病例183例,所有入选患者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均在1~5cm之间。其中男105例,女78例,年龄42~81岁,平均(63.2±9.8)岁。临床主要表现:大便形状改变及次数增多,坠胀感、里急后重、出现消瘦等。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菜花状或溃疡型的肿物,CT检查示:直肠周围无浸润,无远处转移。其中,85例为腺癌,64例为管状腺癌,25例为黏液腺癌,9例为恶变的息肉。

    1.2 分组方法

    从2008年7月开始,本院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规范的TME,将2003年7月~2008年6月收治者的79例患者设为远期组,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患者设为近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所有患者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不保留肛门括约肌的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组(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RP)45例和SP组[包括直

    表2 APR组与SP组临床资料比较

    项目ARP术(n=45)SP术(n=138)保肛率(%)t/x2 P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cm) 2.49±1.41 4.51±1.06 3.125 <0.05

    平均年龄(岁)6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