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4548
临床实习带教中值得把握的几个环节(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
     4.2 讲授小课,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工作的灵魂。由于当前医学教学模式都是从病因到临床表现即由“因”及“果”的思维模式,而医生接诊患者是从临床表现开始,再追本溯源去寻找病因即由“果”推“因”。因此,为了帮助实习生尽快实现由“果”及“因”的思维转变,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讲课,以症状、体征鉴别诊断为主线,结合病例,阐明症状、体征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疾病的诊疗思路。例如: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让实习生回答,往往答到最后,会乱成了一团。其实,疾病的病理生理,就相当于中医的“辨证”,因此,对它熟悉了,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就能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分析。

    简单说,临床思维的核心,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具体患者身上所患的疾病。现象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异常改变。疾病的本质是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后的病理生理反应,并通过临床现象表现出来。实习阶段的重点是要学会建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于患者的一个症状或一个体征,千万不要忽视,它常常是我们临床思维的指路明灯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