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5273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内散射光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李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2.2 不同类型白内障平均眼内散射光、年龄及BCVA比较

    不同类型白内障平均眼内散射光值存在差异,后囊下白内障显著高于核性白内障组、皮质性白内障组和混合性白内障组(P<0.05),而混合性白内障组显著高于皮质性白内障组(P<0.05)。见表2。

    2.3 散射光与BCVA和年龄相关性

    核性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11,P<0.01);皮质性白内障、混合型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值与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r=0.144,0.158,0.201,P>0.05)。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与BCVA呈负相关(r=-0.603,-0.712,P<0.01),而混合性白内障和后囊下白内障患者眼内散射光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r=-0.211,-0.208,P>0.05)。

    3 讨论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4-5]。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6]。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