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800727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
     动态心电图是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 J Hoher发明的,故又称Hoher心电图,现在一般称为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动态心电图因其能够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变化,因此在发明之初就受到广泛重视[9]。1961年就被首先探索性地用于各种患者的心电情况记录,至60年代后期,动态心电图就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70年代末,其在心肌缺血上的应用价值得到肯定,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41例,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病例为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印证了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上与普通心电图的阳性率是没有差异的,因此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上是不需要常规心电图的辅助的。

    冠心病常常合并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多有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心功能减退,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复杂程度一定的影响,而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心电图中往往不能准确检测到,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h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10-12]。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13-15]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