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6期
编号:12796866
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6期
     选取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于本院择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患者,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实施,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年龄20~65岁。患者排除标准:二次或者急诊手术,严重的肺部或系统性疾病,近期服用抗高

    血压药物,并存的肝肾功能不全,术前确诊的痴呆症,帕金森病,脑卒中,年龄17 ~ 90岁,长期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内分泌异常或患有神经疾病。共有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氯胺酮组(KET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用药。入室后常规进行心电监测,监测无创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氯胺酮组(KET组)。仰卧位时测量动脉血压和心率,之后变为右侧卧位。即刻起,各组患者给予干预药物的负荷量,10min内完成。之后完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患者体位再次换为仰卧位。干预药物负荷量完成后,各组的药物维持量即可开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选取L4~5间隙,以25G Whitacre针穿刺,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5%高比重布比卡因溶液10mL。患者仰卧位后,每2分钟进行一次针刺试验以确定达到最佳麻醉效果的时间和程度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