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969661
肌电图应用于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3期
     F波记录方法:灵敏度放在200uv/格,扫描速度扫描速度10ms/cm,腓总运动F波踝背刺激,趾短伸肌记录。胫运动F波内踝刺激,跨短展肌记录。一般连续刺激10次以上,以测量F波最短潜伏时,出现率(70%以上为正常)。

    H反射记录方法:灵敏度放在200uv/格,扫描速度扫描速度10ms/cm,刺激强度时程为lms,记录电极放在腓肠肌内侧和外侧头之间形成的三角形顶端,在胭窝处刺激胫神经,阴极朝向近端,从较低刺激强度开始。

    1.2.2腓浅感觉神经传导采用反向法刺激在小腿前外侧,记录在外踝背侧,参考在记录远端2-3cm处。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采用反向法刺激小腿后侧,在外踝下方稍后部记录,测定刺激点一记录点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变化并两侧对比。

    1.2.3肌电图检测用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观察其对趾短伸肌、胫前肌、腓肠肌、腓骨长肌、股内肌等肌肉进行常规检查,对肌肉静息时、重收缩及轻收缩时肌电图改变进行观察。全部病例均行双下肢感觉运动神经检测。

    1.3诊断标准

    各项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F反应、H反射测定参考临床实用神经肌电图诊疗技术及肌电图诊断与临床为金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时运动感觉传导速度一般正常,凡腓骨小头上一腓骨小头下(10cm)或腓骨小头下一踝背传导速度<40m/s者为减慢;CMAP波幅双侧对比<50%者为下降;腓骨小头上到腓骨小头下比腓骨小头下到踝背MCV减慢10m/s;SNAP波幅双侧对比<50%者为下降;CMAP与SANP未引出也为异常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