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20期
编号:13218547
针刀行业健康发展,规范适应证做“抓手”(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
     “针刀能实现多次微创,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优势独具。”李石良教授精辟总结。针刀的针体与针灸针一样也是“针”形,但比针灸针要粗一些,它有多种型号,最常用的型号直径也就是1毫米,通过对病灶点的精准切割,可以达到松解、减压、减张的目的,可以快速解除一些特定的肢体功能障碍、解除疼痛,且简便有效、安全性高,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扳机指”、跟痛症、腱鞘囊肿、肩周炎、膝关节痛、打网球或做家务导致的“网球肘”等常见慢性软组织病变,恰恰是针刀治疗的拿手绝活。但针刀也并非“包治百病”,目前针刀适应证的选择与疗效标准方面尚缺乏指南和规范,诊疗程序也有待完善,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9月8日,2017中国疼痛诊疗康复产学研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上,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主任李石良教授谈到了针刀技术在我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分享了他们从事的一些新的研究的进展和体会。

    李石良教授表示,提到针刀疗法,就不能不提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受到软组织松解成功治愈外伤导致手指屈伸障碍的启发,朱汉章教授设计出了一种崭新的治疗器具——小针刀,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发明了“小针刀疗法”。为了使针刀疗法发展壮大,朱汉章教授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而积劳成疾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