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6
编号:13635084
ERp2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6
     【摘 要】目的:研究内质网分子伴侣29(ERp29)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检测90例卵巢癌组织,6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ERp29的表达。结果:ERp29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3%,低于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的86.67%和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Rp29有可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内质网分子伴侣29;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是人类发生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对妇女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上皮性肿瘤为卵巢肿瘤中最多的一大类,约占卵巢原发肿瘤的2/3,占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的85%以上。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复杂过程,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研究证实内质网分子伴侣29(ERp29)在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肝癌及大肠癌等多种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与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29在不同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以期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90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均取自唐山工人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送检的手术标本。按WHO分类标准进行肿瘤分型,浆液性腺癌58例,粘液性癌1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7例,透明细胞癌6例。按国际抗癌联盟(FIGO)标准进行分期,Ⅰ期12例,Ⅱ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6例。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高、中分化37例,低分化53例。其中4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4岁。良性病变组包括20例粘液性囊腺瘤和10例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病变组为40例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和2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所有病例术前均未采用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 主要试剂

    内质网分子伴侣29(ERp29)单克隆抗体购自Abcam公司。HRP-Polymer抗羊IgG(PV-9003)、二步法免疫组化试剂盒PV-9000、DAB及枸橼酸盐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系统,具体实验步骤参照北京中杉二步法免疫组化试剂盒PV-9000说明书进行。

    1.4 结果判定

    ERp29阳性部位集中于细胞质,呈棕黄色颗粒。采用阳性细胞百分比法进行半定量分析:计数100个细胞呈现的阳性细胞数,结合显色强弱分别为:阴性(-)不显色,弱阳性(+)<25%,中度阳性(++)26%~50%,强阳性(+++)>50%。

    1.5 统计方法

    Excel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ERp29的蛋白表达

    ERp29在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且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率最低,仅为43.33%,而在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67%和73.33%。ERp29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良性肿瘤组和交界性肿瘤组分别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组和交界性肿瘤组相比较(P>0.05)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ERp29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ERp29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有关,在进展晚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29的阳性表达率为35.29%和33.33%,分别低于早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58.97%和56.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 、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ERp29是一种ER管腔蛋白,分子量为29kDa,有蛋白质折叠和分泌的作用,具有2个结构域:N-端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其中N-端结构域与蛋白二硫键异构酶的硫氧还原蛋白结构类似,但缺乏Cys-X-X-Cys结构,不能与硫氧还原蛋白结合,因此没有PDI类似的氧化还原作用。C-端结构域为全螺旋结构,其中含有靶向内质网内腔的4肽内质网回收信号序列(KEEL),与PDI的p5亚族相似。两结构域之间是自由转动的寡氨基酸链。ERp29和其他内质网蛋白一样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特别是在分泌旺盛的器官,如脑、垂体、甲状腺、肺、肝、肾上腺、睾丸及前列腺等分布较多,而在心肌和骨骼肌分布很少。ERp29作为一个新的辅助蛋白折叠/分泌的内质网蛋白,可协助甲状腺球蛋白及其它蛋白转运至细胞外,但不同于传统的分子伴侣,不能与ATP结合,亦不能与Ca2+结合[1]。

    ERp29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实验结果也不一致。Myung[2]及Cheretis[3]的研究结果发现ERp29高表达于原发肿瘤及癌细胞株,并与肿瘤生长相关。然而大多数的研究却发现ERp29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BambangIF[4]及GaoD[5]等研究发现,与非癌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ERp29表达下降,并与肿瘤的侵袭相关。机制可能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过表达ERp29后,致细胞周期停滞与G0/G1期,并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发生表型改变,及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transition,MET),表现为细胞骨架重组,压力纤维损失,纤维蛋白下降,上皮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和E-cadherin活化,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丧失,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下降。唐卫文等[6]的研究发现ERp29在食道癌旁组织呈高表达,而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桑旭等[7]的研究发现ERp29在胃癌旁组织呈高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以上研究均表明ERp29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百拇医药(夏庆安 付玉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