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22
编号:13571871
品管圈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22
     【摘 要】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进前后收治的两组产妇,对比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产科的护理质量及两组产妇在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前,活动前后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几率较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品管圈能加强产科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保障医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质量。

    【关键词】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品管圈

    醫院产科有其独自特点,向来有护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工作重的的特点,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降低风险,提高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点所在[1],而近年来品管圈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本文分析了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本院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和活动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两组产妇做为研究对象。活动后收治的一组为研究组(61例),活动前收治的一组为对照组(59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是(28.9±3.6)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是(29.3±4.1)岁。比较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本院产科在2017年初对科室相关的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并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研究对象为本院产科接治的分娩产妇。对照组为活动前住院时期予以产科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对象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的高效护理风险管理。

    1.2.1 成立产科品管圈小组 此次品管圈活动产科共组成一个小组,由护士长为圈长,并挑选出一名具备高度责任心且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司职辅导员,由圈长带领圈内成员进行探讨,使大家明确品管圈活动的目标、方法和意义。

    1.2.2 问题分析 每个星期由圈长组织全圈成员进行1次问题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主要包括讨论目前风险管理现状,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反馈存在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问题:1)目前产科护理团队有趋向年轻化的问题存在,表现出护理知识缺乏,且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故在面对一些存在较为复杂状况的产妇时,评估工作可能不全面,或处理情绪不稳定产妇及其家属时沟通工作不到位。还比如说在某些方面没考虑到患者对隐私的需要,就容易对护理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护患纠纷。2)临床发现,以往新生儿需要佩戴的胸牌、手圈,有较高的脱落率,这也是新生儿较常存在的风险因素。3)很多产妇在妊娠、妊娠期表现出认知不足,导致配合度下降,需要给予重视。

    1.2.3 问题处理 1)鼓励科室护理人员间进行以老带新活动,由高资质护士去带动和帮助年轻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安排与作息时间进行合理优化,确保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提升,重视护理人员默契度和配合度的提高,避免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出现慌乱、重叠的现象。2)格外重视护理人员之间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强化,要求护理人员在帮助新生儿佩戴手圈时必须在其手足同时佩圈,确保手圈的质量无任何问题,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向新生儿父母讲明手圈佩戴的意义及必要性,告知不要随意的将手圈摘掉,若在院期间新生儿需要迁床,要做好细致的核对工作,并详细予以记录。3)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积极与产妇沟通,护理人员多站在产妇的角度考虑问题,表现充分的关心,建立优质的护理基础;需要实施各项操作时,均先进行解释,说明操作的意义、注意要点和配合事宜,对于产妇的隐私给予严格保护,若需要进行暴露身体的检查,要清理无关人员,并随时注意产妇的反馈,给予足够的安抚。

    1.3 观察指标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有同一组人员对产科护理质量进行质量指标评估,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对比两组产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质量

    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前,两组护理质量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住院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产科由于收治的患者均为女性,故属于医院中相对特殊的科室,而处于妊娠期的女性,多数心思敏感,加之一些孕产妇的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很多孕妇都是只生一胎,使得产科护理难度及风险均比较高,也不容有失,若稍有疏忽就可能对产妇的治疗或分娩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出现危险[2-3]。由此可见,产科护理工作要更注重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的提升,也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灵活和有效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不良事件的诱发因素常常不是完全单一的,很可能是在各个护理环节中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4]。品管圈活动在上世纪60年代最先由日本企业提出并运用,获得了满意效果,随后便做为可有效且能够持续性改进医疗质量的方式被广泛应用至医疗卫生领域[5]。

    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鼓励品管圈成员主动参与对护理质量的改进,形成相互监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及时对发现护理漏洞进行总结与调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结果显示,产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前,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品管圈的应用能提升产科护理安全性,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6):168-169.

    [2] 龙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5,64(10):58.

    [3] 高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290-291.

    [4] 汤明娣.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20):2501.

    [5] 岳桂云,苗文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23(12):10-12., http://www.100md.com(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