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2017
编号:13812581
分析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7
     【摘 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取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接收,根据先后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治疗,研究组则开展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准确评估各组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缓解疼痛,同时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肩痛;早期康复治疗;强化肩胛带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常伴有偏瘫肩痛,该病发生率达到30%,而脑卒中后4个月是出现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发生的高峰期[1]。偏瘫肩痛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肢体运动能力。偏瘫肩痛通常伴有上肢屈肌痉挛、肩关节半脱位等。由于疾病疼痛,致使患者拒绝功能锻炼,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延缓了功能恢复,而且此类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无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2-3]。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实施强化肩胛带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先后入院时间划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20例和1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为(52.31±2.64)岁;研究组(35例)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18例和17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为(52.25±2.59)岁。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训练方案。叮嘱患者围绕髋关节开展,平举双上肢,分别向左和向右旋转,角度大约是45°,然后开展扩胸运动,使肩部肌肉全部放松,运动期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防止肩关节运动在90°以上。

    1.2.2 研究组 强化肩胛带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强化肩胛带训练法,1)减轻肩胛带肌肉肌张力:协助患者调整至仰卧体位,站在患者右侧,左右将患侧肘部拖住,用右手将肩胛骨托住并固定,被动运动肩胛骨[4],并对该部位矫正,保证肩胛骨与肱关节运动规律,每次运动至肩胛骨阻力降低,10个/组,1~2组/次;2)辅助运动肩胛带肌肉:协助患者调整至仰卧体位,医生处于患者右侧,然后对肩胛骨实施固定操作,在医师的帮助下自主进行肩胛带活动,活动过程中,每个方向进行1~2组,10个/组;3)肩胛肌群控制训练:体位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左手,采取Botath法的反射性对患手合理控制,保证肩关节前屈0°、30°、60°和90°,叮嘱患者由患侧纵轴向医师右手推,与此同时,缓慢增加阻力,以便其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10/组,2~3组/次,告知患者耸肩,逐渐增加阻力;4)上肢任务导向训练:以上运动完成后,制定肩胛带与上肢整体运动训练方案,并对肩胛带及上肢运动协调。早期康复治疗:糾正关节活动,合理摆放患侧肢体,鼓励并支持患者进行握拳、牵手及拧绳等操作,提高双上肢肌力,并叮嘱患者开展步行及坐位训练。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准确评估各组疼痛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疼痛评分判定采取视觉模拟,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上肢运动功能判定采取Fugl-Meyer评分方法,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采用t值检验的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s);采用χ2检验的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各组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 http://www.100md.com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FMA评分分别是(30.15±2.26)分和(30.23±2.32)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64.32±5.03)分和(72.35±5.74)分,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需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肩颈位置运动少,导致周围肌肉群互相黏连,或者患者针灸前,肩颈位置肌肉痉挛,医师针灸期间,利用强行进针等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肩部局部组织。强化肩胛带训练法通过被动旋转肩颈位置肌肉,实现部分肌肉群放松效果。被动运动在肩关节活动超过90°时肱骨头与肩峰挤压及创伤造成的损伤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其可有效防治关节腔粘连,使关节血液供应得到改善[5]。针灸可加快肩关节血液供应,使淋巴循环改善,减轻疼痛病症。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增加肩胛下肌、岗上肌及三角肌辅助运动训练,有助于疼痛减轻,提高肩关节功能。

    研究组将操作提前,加快了患者康复节奏,让肩胛等部位肌肉群、骨骼在治疗后尽快适应到康复训练中,不给肌肉、骨骼等待的时间,加快了组织的恢复。早期康复和强化训练针对性较强,根据患者肩胛情况推出4条具体措施,每一项实用价值都较高,综合调整肩胛带,改善机体支撑能力,降低疼痛感,让肩胛带血液、淋巴系统等保持顺畅。血液源源不断的滋养肩胛带等组织,对脑部供血、肩颈功能也是一种保护。肩胛带肌肉功能得以保障,神经间反射也能形成记忆或恢复,信号间传递更顺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主动握拳、牵手等,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不再困扰患者,病痛折磨减轻,患者精神状态也逐渐变好[6]。, http://www.100md.com(张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