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4.06.20
编号:7792
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仅40年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20日 生命时报 2014.06.20
     北京疾控中心首次发布

    6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结果”指出,以最具代表意义的18岁人群为例,2012年,北京市18岁组男性的期望寿命为62剩余年(即80岁),女性组为66剩余年(即84岁);18岁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40剩余年,男性、女性组分别为43和38剩余年。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邓瑛表示,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已达到81.51岁,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健康期望寿命却比西方发达国家短约10岁,需努力提升。此次研究对北京市6140位18岁及以上的成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国际通用调查方法,针对疼痛、自理能力等8个维度制定了调查量表。

    “期望寿命关注的是生命的数量,而健康期望寿命关注的是生命的质量。”邓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具体来说,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在考虑疾病、残疾等因素造成的非健康状态影响后,测算出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期望年数。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推荐将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价人群健康的综合测量指标。

    邓瑛指出,以18岁组男性为例,用他们的期望寿命62剩余年,减去健康期望寿命43剩余年,说明他们认为在自己的期望寿命中,将累计有19年的时间处于疾病或残疾状态下,而女性的对应年数则高达28年。邓瑛说,数据表明,伤残对女性的影响高于男性,女性更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北京市疾控中心信息统计中心主任李刚解释道,影响健康期望寿命的8个维度分别是:运动能力、疼痛、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睡眠与精力、情感、人际关系、视力。认知能力指集中精力和记忆的难易程度,视力是指阅读或辨识人的难易程度。调查发现,人们普遍忽视了睡眠、视力问题,这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想要延长健康期望寿命,更多地要靠自己!”邓瑛说,分析显示,运动是健康的最大保护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延长健康期望寿命的效果最明显。而常见慢性疾病是缩短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其中恶性肿瘤对健康危害最大,关节炎次之,随后是慢性胃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家应通过科学运动、合理膳食、调节情绪等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慢性病。▲, 百拇医药(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