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4.07.11
编号:7289
一杯“善良”的咖啡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4.07.11
     仅次于同行业老大“星巴克”的美国绿山咖啡公司,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创始人鲍勃·斯蒂勒让每杯咖啡涨价了1美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一次去南美洲的咖啡种植场考察时,斯蒂勒发现,这里的工人们非常辛苦,可报酬却特别低,每人每天的收入还不到5美元。

    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咖啡巨头们靠着需求量大而“店大欺客”,以极低的价格从农场主手中购买咖啡豆,使得农场主毫无利润可言,而那些辛苦劳作的工人,便也成了间接的牺牲品,只能忍气吞声地承受这种剥削和压榨。“虽然赚得少,但也比待在家里挨饿强。”一名工人无奈地对斯蒂勒说。

    这让斯蒂勒感到非常震撼,他深深地自省,觉得咖啡巨头们不能再这样压榨种植工人了,至少绿山咖啡不能这样做。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们愿意给农场主3倍的收购价格,只要他们能把多余出来的钱发给那些辛苦的工人们。”成本增加了,为了保证企业能继续生存和运营下去,绿山公司只能涨价,他们这样对外宣告:“为了帮助南美洲那些可怜的咖啡种植工人们,我们的咖啡要涨价——每杯涨1美元。”

    品质和容量都没变,但价格却涨了,按理来说,用不了多久绿山咖啡便会关门大吉。咖啡企业遍地开花,谁愿意多花钱来买一杯变贵了的咖啡呢。但事实却是,绿山咖啡不但没有因此而关门,相反还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绿山咖啡不同于其他的咖啡,它有一种‘善良’的温度。”顾客们都这样觉得。

    他们都在想,如果自己不买绿山咖啡,那它就真的会倒闭,那么那些第三世界的工人、农民们也会因此而失去改善生活的机会。

    “多出来的1美元,我出,算是我做慈善。”很多家长甚至以此来教育孩子:“去买一杯绿山咖啡吧,这是一种善行。”

    此外,由于多付出了1美元,顾客们在喝绿山咖啡时往往会更加心安理得,没有负罪感,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帮助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工人们。

    正是这样的爱,让绿山咖啡一跃而起。▲, 百拇医药(徐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