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2.17
编号:13295
回家过年,游子们的烦恼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5.02.17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甜蜜的忧伤”。他们渴望回家团圆,又充满顾虑。年近而立尚未成家、也谈不上立业,没脸见“江东父老”;同学聚会越来越像“成功人士表彰大会”;家中亲戚的各种关心更让人烦恼,原本轻松的家庭聚会变成了“劝导会”。近乡情怯,到底是什么让在外打拼的游子有家难回?

    催婚成了温暖的“烦恼”

    近日,《生命时报》官方微博发起一项调查。在参与的300多人中,“准备啥时候结婚”、“你怎么又胖了”和“拿了多少年终奖”是大家最怕被问到的三大问题。在被问及“你最讨厌的聊天类型”时,54.3%的受访者最烦炫耀式聊天;45.7%的人难以忍受家长的批评,比如“这么大人了,就知道睡懒觉”;29.3%的人讨厌别人旁敲侧击地打探自己的隐私。

    爸妈的批判、亲友的拷问、同学的刺激,让年轻人很“心塞”。一句“找到对象了吗”,瞬间将气氛降至冰点;一句“我闺女从美国给我买了好多洋玩意”让亲友欢聚变成了攀比大赛;一句“赚百八十万,洒洒水”,让同学情谊无比尴尬。
, 百拇医药
    “比较”陪伴国人一生

    归根结底,让游子过不好年的,无非是些难听的话、难回答的问题、难看的“表演”。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些与国人独有的文化和心理特点有关。首先,学业、事业、婚姻、育儿,是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谈这些最自然,谈别的见外。中国是一个“乡土文化”社会,过去的人通过邻里间口口相传互通讯息,更是一种情感维系的方式。因此,中国人讲究亲近、一团和气,谈论的话题也会更多地触及个人隐私。关心晚辈是否结婚、挣多少钱,也成为长辈“理所应当”的关爱。

    其次,小时候比成绩、比大学,毕业了比工作、比收入,结婚了比对象、比孩子……比较,陪伴国人一生,甚至成了衡量自我的标准。不可否认,社会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意义,能督促个人发展,但“中国式攀比”更多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这会导致年轻人一听到长辈拿自己和别人比,抵触情绪就会自然流露。

    再次,新生一代拥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在婚恋观和人生观上与老一辈有着巨大的鸿沟。社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古人能活到四五十岁已算高寿,所以才要“三十而立”,十七八岁生子更非罕见。现代人寿命长,竞争激烈,先立业后成家已成为“新常态”。如果长辈难以理解,放不下架子与儿女心平气和地商量,自然会产生冲突。
, 百拇医药
    最后,生存压力不仅剥夺了年轻人快乐生活的权力,也剥夺了他们相聚团圆的勇气。不是不孝,也不是不愿回家,是没混出名堂没脸回家。颜面,拉远了人情的距离。

    长辈晚辈都该换位思考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论如何,回家过年、耐心陪陪父母,都是儿女们最该做的。因此,年轻人不要一听到“难听的”就板起脸,即便难以与父母长辈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也要以孝为先。中国人讲究按部就班,常说“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所以,结婚有时并非亲友相逼,本质是年龄到了。哪怕别人不提起,年轻人也该自己去思考和面对,并主动与长辈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择偶偏好,才不会出现“乱点鸳鸯谱”的状况。这么做,长辈们也能以更好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而不是赶鸭子上架。这就是“疏胜于堵”的道理。

    面对各种攀比,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心理阈限。心里不舒服时不妨想想,这是不是对自己有所不满,对方的话是不是捅了自己的“心窝子”。如果的确是自身有问题,要勇敢面对,正视问题。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尴尬的局面,也是心理成熟的体现。

    长辈也要多听听年轻人的看法,注意说话的分寸,而不是倚老卖老,自顾自地说。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而家才是他们最终的港湾。给他们宽松的私人空间,胜过一切美味佳肴的犒劳。尤其婚姻这件事,父母只可建议,不可干预。只要年轻人愿意就此事沟通,并有相对明确的计划,就不要操之过急。最后要提醒的是,旁敲侧击是含蓄的国人喜欢用的沟通方式。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拐弯抹角意味着浪费时间,也不受大多数人待见。有话直说才是最佳沟通方式。▲, 百拇医药(王黎洋 马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