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10.02
编号:17999
五个字认识心律失常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日 生命时报 2015.10.02
     五个字认识心律失常

    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中国约有两千万患者正受其困扰。9月2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心脏日,本版特邀多位权威专家,通过五个字帮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这类疾病,并早期发现和治疗它。

    马长生,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

    董建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

    杜昕,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

    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目前全球房颤患病人数为3350万,预计到2060年将增加2倍。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
, 百拇医药
    房颤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可捕捉到并确诊,但表现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遗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疾病,大量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都是常见原因。

    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中风)。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2~7倍,死亡风险增加约2倍,房颤还会增加心衰的风险。此外,临床上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称为无症状性房颤。某种意义上说,无症状性房颤可能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发生中风或者心衰的可能性较大。临床上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塞后才发现有房颤,造成了很大遗憾。

    房颤的治疗有三大对策:1.转复房颤心律为治本之策(导管消融术或抗心律失常药物);2.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为治标之策(控制心室率药物);3.预防房颤的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并发症,为防后果之策(抗凝药、左心耳封堵术)。其中导管消融是恢复正常心律的根治性方法;抗凝剂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剂,可以将卒中风险降低60%以上;对于房颤症状不明显,不愿意或不能服抗凝药的患者可以行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房颤卒中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心动过缓低于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严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停搏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人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动过缓的病人是否出现症状,与心动过缓的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0次)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会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可出现眼前发黑(黑矇)甚至意识丧失(晕厥),甚至因心动过缓死亡。

    心动过缓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心动过缓的程度及患者有无心动过缓相应的症状。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心跳在40~60次/分钟时,如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若心率低于40次/分钟,则会出现心排血量降低的症状。如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则应进一步做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冠心病、心肌病的可能。
, 百拇医药
    目前公认长期有效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是在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它能替代异常的心脏起搏点或传导通路,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心动过缓继发于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高血钾及睡眠呼吸暂停等,这类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根本。▲

    心动过速要找原发病

    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时称为心动过速。根据心动过速来源不同,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生理状态下,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体位改变也可影响心率,如站着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健康人;室性心动过速最危险,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少数见于健康人。

    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由生理或心外因素所致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窦性心动过速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阵发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如发作频繁,可行微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90%的患者能达到根治效果。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潜在生命危险,需要积极治疗,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心脏功能及合并症的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或除颤器植入手术。▲
, http://www.100md.com
    多数早搏不用治

    心脏工作时,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乱了节奏,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早搏发生率很高,除了心脏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喝咖啡和浓茶、失眠时,也可能出现。

    有些早搏完全没有症状,仅在体检做心电图时被发现。早搏的次数和感觉强弱也没有关系,有的人早搏上万次也没有不适,有的人早搏只有几十个,却能明显感觉到。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种:1.心悸。2.有东西顶撞胸部或咽部产生强烈的撞击感。这实际上是早搏间歇以后,蓄积了过量血液喷涌而出的感觉。3.心脏停跳感,类似乘电梯时快速的失重感。4.紧张引起的不适感。这多是因为患者过度关注自身不适,焦虑情绪没有及时化解而产生的。

    早搏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及数目,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心脏疾患。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无任何感觉,早搏数目也不多(几百到数千次),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大多不用治。
, 百拇医药
    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动态心电图显示每24小时有一两万次甚至更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间久了还会对心脏结构造成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等。

    如果早搏是其他心脏病的伴有症状,如甲亢、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而不是单纯治疗早搏。因此,发现早搏时还是应该去医院,让医生检查是否有基础疾病。▲

    釜底抽薪防复发

    很多时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难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体里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的。

    1.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应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3.维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4%~8%。

    此外,健康饮食、改善睡眠和心态也有助防治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甲亢等都可诱发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病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本专题由本报记者王艳、本报特约记者李松南采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