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07.19
编号:20880
心脏病改变我的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6.07.19
     大多数时候,心脏病发作对人的危害是致命的,如果侥幸生还相当于闯了一次鬼门关。近日,美国10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讲述了他们重获新生后的心得,以及心脏病对他们生活的改变。

    1. 自我管理是关键——利·波切罗(女)

    我在44岁时心脏病发作,在这之前我很拼命,不懂休息,工作生活常混在一起。之后,我花了大量时间休息和康复,专门腾出时间用于锻炼身体,以提升心血管健康;主动吃药;花时间给自己做护心餐。有时如果忙不过来,我也不再羞于向朋友和家人寻求帮助。

    2. 不再为小事斤斤计较——萨拉·柯丽娜(女)

    我是在31岁,为参加匹兹堡马拉松比赛训练时心脏病发作的。当时以为是训练疲劳造成的不适,后来出现胸痛才意识到心脏出了问题。自那以后,我不再为小事而心事重重,也不太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我学会了接受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最好的朋友开玩笑说,心脏病发作打开了我的情感宣泄闸门。
, http://www.100md.com
    3. 放慢生活节奏——格雷格·怀特(男)

    我是一个作家,写作的重任时常让生活紧张,黑白颠倒。55岁的一天,我突然感觉胸痛得厉害,就像有人朝我的胸膛上扔了个保龄球,随后,我的左侧胳膊麻木,动不了。病好后,我意识到,过去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身体向我发出了警告,让我停下来打个盹。现在的我不再熬夜抽着烟写稿,而是早早上床睡觉。

    4.健康成了头等大事——利安娜·布兰特利(女)

    我是在32岁时第一次心脏病发作,此前,我的母亲在39岁时死于心脏病,父亲也刚做完搭桥手术。从那以后,我不得不专注于如何保护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减肥。我有心脏病的家族史,健康现在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我女儿。

    5. 生活变得更有滋味——纳菲尔塔利·纳尔逊(女)
, 百拇医药
    我今年34岁,已经怀孕9个月了。3年前的心脏病发作虽然让身体经历了一次重大创伤,但对提高健康意识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它让我从幸运活下来到活得有滋有味。我珍惜每一口食物,每一次呼吸,我发现生活是一段美妙的旅程,每天早晨醒来都期待着新体验。

    6. 学会计划,不再冒失——拉塞尔·亨利(男)

    在32岁心脏病发作之前,我还能生龙活虎地打篮球。在此之前,我对自己的健康不是那么在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远超过了寻求刺激。我现在对每件事都精打细算,不再那么冒失了。

    7. 学会减压——玛莎·拉尼尔(女)

    62岁时,我的家庭有些变故,随后被诊断患有应激性心脏病。心脏病发作之后,我所做出最大的积极改变就是学会如何应对压力。

, http://www.100md.com     8. 正确锻炼——琳达·约翰斯(女)

    55岁那年,我正在一家书店做演讲,突然间感受到了严重的后背撕裂样疼痛。急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发病前我经常锻炼,但得病后我焦虑很多,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幸运的是,我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了心脏康复治疗,了解了身体可以承受的运动强度,重拾起了信心,现在又开始慢跑了。”

    9. 做事不再任性——尼克尔·库伯史密斯(女)

    心脏病发作之前,我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做了两份工作,发病时才33岁。现在我只做一份工作,并且避免会给心脏带来过多压力的活动,如去滑雪和看激烈的球类比赛。我明白有些事情我不能再任性去做了,我的牺牲得到了回报,八年多过去了,幸运的是,心脏没再出其他的毛病。

    10. 参加志愿者活动——金伯利·乔戈纳丹(女)

    38岁时,我在做完胆囊手术恢复期间,心脏血管出了问题,医生预计我活不过当夜。那晚也改变了我的生活。病好后我开始在博客上分享作为一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的经历,我还参加了美国心脏病协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让自己保持适度的忙碌,对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这对我的愈合过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百拇医药(田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