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11.28
编号:23695
碰到差医生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7.11.28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钮文异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系国际医疗部客座教授 岳 颖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 张玉蛟

    本报记者 张 芳

    每名患者都希望得到一步到位的最佳治疗,但现实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或者听到看病碰到“差医生”的抱怨,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比如近日,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一名华裔女童疑在两年前被漏诊,如今确诊已至肾癌晚期。

    我是不是遇到了“差医生”

    读者一:去年,我妈妈的眼睛基本看不见了。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会不会是之前的误诊导致的。因为在视力急剧下降之前,她一直头疼,市医院按照普通头痛治疗,吃点止痛药配合“吊瓶子”。可治了一段时间后,她慢慢看不见了。随后我们换了一家眼科专科医院,但已经迟了。同病房的病友提醒说,老年女性头疼难道不应该立刻做青光眼筛查吗?
, 百拇医药
    读者二:读初三时,我小腿关节痛,后来迅速发展到大腿和胯部。当时跑了好几家医院,县医院只简单问诊了几句,就说是生长痛,给我打了封闭针,却没有任何效果;中医院诊断是腰间盘突出,用一句“回家静养”就把我打发了;省会医院大夫说是腰肌劳损,注意休息就行;最后疼得不行,我试着靠按摩缓解,仍然效果不佳。就这样时好时坏过了几年,直到大学时再犯,去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就诊,才被医生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没有任何关系。见我得知患了“不治之症”很紧张,医生十分耐心地安慰我说,该病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可以控制住,随后还教我晨僵时如何减轻痛苦。现在想想,要是最初就能准确诊断,及早控制病情,这些年我也不用受那么多罪了。

    读者三:2003年,因药物使用不当,我的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当时四处求医,县医院说是左耳彻底失聪,市医院说是听力下降,省医院说是听力残疾,不可逆,必须配助听器。当时我真的很绝望。接着我又去了哈医大二院,大夫诊断说是神经性的,对听力影响不大,可以做调理性治疗,但效果还是不好。也许药物性耳聋真的没办法治好,但这么多医院都没有一个一致的诊断结果,至今让我想不通。
, 百拇医药
    读者四:因为肾囊肿达4厘米左右,当地医院说,要做手术,且手术难度大,让我到北京做,吓得我几晚上没睡好。可我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看了资料,觉得不用手术,并对我说:“啥事没有,回家去吧。”

    除了诊疗方面的疑虑,由于个别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马虎大意等导致的输血、手术或用药医疗事故,也可能耽误患者接受最佳治疗,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为何准确诊断这么难

    对于医护人员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患者可通过正规的法律渠道解决,与之相比,诊疗的差异更值得探讨。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病人去看病,肯定都想诊断清楚、到位,对症治疗方案好,但鉴于一些客观原因,要保证诊疗百分百准确的确有困难。

    医疗存在局限性。钮文异说,医学是探索性的,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渐进性的,所以在疾病诊疗方面,一直会存有问号,需要逐步发展。例如现在绝大部分癌症都找不到准确的致病原因,诊疗效果也就会受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医生经验有差别。医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学科,所以医生经验的不同,会导致诊疗水平的差异。此外,医生所任职医院、科室的不同,也会影响其看病的经验和角度。比如,在大医院,名医名师多,能见到的案例多,院内年轻医生就更容易成长,甚至比一些基层医院的高年资医生更有经验。正因如此,大医院通常极少出现误诊这样的重大失误。

    医院诊疗设备差异。钮文异说,医生诊疗需要结合各种检查结果,如果医院检查设备不佳,也可能影响医生的诊断。

    规范化诊疗推广不足。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系国际医疗部客座教授岳颖说,不同医生针对同一种疾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或许与国内规范化治疗的推广不够有关。在规范化治疗实施较好的美国,这种情况就比较少。“我曾见过一个病人,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一共找了10家医院看病,得出的治疗方案完全一样,甚至药物使用剂量也完全相同。”

    尽管国内外存在差异,但担心遇到差医生或对诊疗结果存疑的情况,并非我国独有。在美国,寻求第二诊疗意见被认为是患者的权利。若患者对初诊医生的诊断存疑,希望再找其他医生,就可以提出申请。美国梅奥诊所今年最新的研究显示,在该中心寻求第二诊疗意见的患者中,有20%的原始诊断是错误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提供的第二诊疗意见中,大约25%与初始诊疗意见不一致。
, http://www.100md.com
    看病要不要“货比三家”

    “原则上,我不反对患者在初诊后再找其他医生。”钮文异说,循证医学强调,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医疗实践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它鼓励医生及时更新知识,也鼓励患者多参与其中。在诊疗上,医生能够提出专业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应留给患者,由他们决定到底采取什么措施。如果患者觉得诊疗效果不佳,可寻求第二诊疗意见;正在住院的患者还可以主动向医院提出会诊要求,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在另找医生时不应过度。中国古话讲“事不过三”,在看病这件事上,也当如此。如果去的医院过多,医生给出的结果又存在差异,更容易自乱阵脚,也会导致个人就医成本增加,以及医疗资源浪费。

    岳颖则认为,看病时怀着“货比三家”的心态,未必利于诊疗。“首先,美国的第二诊疗意见多见于法律纠纷,不用于普通诊断和用药,且这类意见主要根据病例等资料判断,医生不能与患者面对面,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换句话说,即便在美国,第二诊疗意见也未必都是对的。其次,如果患者看什么病前都要上网查信息,生成自己的判断,在‘货比三家’后,往往会选择相信自己早已认定的结论。但事实上,医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患者只靠一知半解的内容,很难做出准确判断。最后,诊疗效果还与医患间的信任度有关,一旦患者不信任医生,诊疗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 百拇医药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医生?两位专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小病和常见病首诊还是应该选择当地基层医院。“直接找大医院、名医生就诊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大专家都很忙,诊疗时间会很短。而且对有些疾病,基层医院医生或许经验更丰富。比如,我是做颅脑肿瘤方面的,在外伤方面就不如基层医院医生经验丰富。”岳颖说。钮文异也表示,初诊在基层是我国目前推行的重点医疗政策之一。一旦遇到基层医院无法诊断等情况,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会诊机会或实现向上转诊。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张玉蛟补充说,对于疑难杂症,尤其是癌症,有条件者应该去专科医院、省或市级综合医院,最好是由肿瘤外科、内科、放射科进行综合评估,再决定治疗方案。

    张玉蛟最后表示,我国确实存在医疗资源不平衡问题。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在各大城市及省会城市,县市级城市相对贫乏。再加上国内医学教育水平差距大,有些医生接受博士教育,有些只接受3年的大专教育,而毕业后的规培刚刚开始,这就容易出现医疗质量和医生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必须解决高等医生奇缺问题,才能更好地拉平各级医生水平。当然,这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需要通过推行规范化治疗,结合远程质量控制等措施,使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样,“差医生”才会越来越少。▲, http://www.100md.com(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