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9.03
编号:85677
在“读秒”的生命里 做有意义的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3日 生命时报 2019.09.03
     在“读秒”的生命里

    做有意义的事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曹 彬

    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下班,医院的楼道里很安静,我看到两辆推车擦肩而过——一辆是婴儿车,刚从手术室出来,由护士推着,去向那温暖的病房,车上是刚刚来到这个人世的孩子,后面爷爷奶奶紧跟着,脸上带着喜悦;另一辆是尸体车,由两个壮汉推着,去向那冰冷的停尸房,车上是刚刚离开人世的逝者,后面几位家属紧跟着,脸上悲悲戚戚。这是一幕只有在医院才能见到的场景,这个场景就叫“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用天,甚至用秒来计算的。每一个婴儿,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一生的读秒。不妨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想一下,你就会清楚,生命是有限的,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可以用天计算出来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在计算天数甚至数秒的生命里,每个人都要考虑一下做哪些事更有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给别人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不断学习,为的是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不久前,我几乎天天站在一位88岁老人的床前苦苦思索。他是一名来自外地的退休医生,出现了发烧、黄疸、房颤、心衰、严重贫血、肾功能不全、腹痛、腹胀、腹水、胆囊肿大、肺部阴影和呼吸衰竭……几乎所有的内科症状他都有了,可这到底是什么病引起的呢?老人的两个女儿也学医,他在当地已住院快一个月了,因为相信我们医院才转来。看着一天天衰弱的老人,看着家属信任的眼神,我很着急。

    病人颈部淋巴结肿大成了我们的突破口。经过耳鼻喉科、麻醉科和病理科同事们的努力,从去手术室取活检到明确病理诊断,我们只用了不到48小时,就明确了诊断:弥漫大B淋巴瘤。因为老人特别虚弱,无法耐受化疗,在血液科同事指导下,我们选择了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后来患者女儿发来短信:“曹大夫,我觉得把老父亲转到这里是最正确的选择!现在有了明确诊断,也用上了国际公认的特效药物,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心安了。”给了别人活下去的希望,医生的生命也就有了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有天上午,一位学艺术的大四女生来门诊复诊了。她给我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是她的毕业设计:一个漂亮的胸针,上面的图案是一支抽满药水的注射器,注射器边上用英文写着:“生命是永远解不开的谜。”除了戴着大口罩,人们看不出她有什么异样,但一年前的此时,她却正在接受抢救。她患有危及生命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雪上加霜的是,她还感染了肺结核。经过一年艰难地治疗,她的身体才逐渐恢复,并用别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学业。经历了生死考验,我相信这个女孩对生命一定会有新的理解,虽然生命对于我们每人都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每当我迎着朝霞走进医院的大门,虽然时间还早,走道里已满是熙熙攘攘的候诊人群,有婴幼儿,也有老人。我想,每天从医院出生和离去的人数应该是相等的吧!这样世界才能平衡。人们在这个世界相遇,又慢慢走向另一个世界。活着的我们,在读秒的生命里,努力学习,获得帮助别人的能力,做一点能帮助别人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有意义的生命吧。▲, http://www.100md.com